4000犹太人定居河南千年,至今养不熟,不被以色列承认却坚持回去 这话搁谁听了,心里都得琢磨琢磨——中国待他们千年,掏心掏肺给安稳,到最后还是一门心思往别处去,“养不熟”这说法虽直,却也戳中了不少人的感受。 要知道,这批犹太人最早能在河南扎根,全靠北宋的包容,公元998年他们从西域辗转经泉州、扬州到开封。宋真宗没把他们当外人,直接下诏让他们定居,给地给政策,连参加科举做官的路子都留着,这待遇在当时全世界对犹太人的态度里,都是独一份的。 往后千年,中国就没亏过他们。明朝时他们发展到五千多人,成了开封城里的熟面孔。朝廷没限制他们的信仰,还允许他们跟汉人通婚、学汉文化,不少人取了金、李、赵这些汉姓,日子过得比在原籍还安稳。 可即便这样,他们也没彻底把根扎在中国,没像鲜卑、契丹那样慢慢融入,反而悄悄守着犹太族的老底子。哪怕后来黄河泛滥冲垮了犹太会堂,懂希伯来语的人没了,也没真把自己当成“纯粹的开封人”。 到了现代,以色列有了“犹太人回归”的说法,这批犹太后裔的心思就更明显了。最早动念头的金广元,就是典型例子。1995年听说以色列的政策,哪怕知道自己没符合条件的传承,也没打退堂鼓——他在开封有自己的厂子、房子,日子过得踏实,却偏偏要卖掉家产。 托人找芬兰的犹太组织帮忙,绕了一大圈才摸到以色列的门槛。中国养了他祖先千年,他在开封出生长大。却宁愿放弃熟悉的生活,也要往陌生的以色列闯,这份“执念”,确实让人没法说“熟”。 更让人唏嘘的是,以色列根本不承认他们,按《回归法》,要么母系是犹太人,要么得正经皈依犹太教。可开封犹太后裔早改成父系传承,割礼废了百年,两样都不沾边。 金广元一家子在以色列熬了四年,女儿金文静天天啃希伯来语,最后靠皈依考试才勉强拿到身份。即便这样,当地极端宗教派还不认可他们,把他们当“外人”。 可就算受这委屈,也没见他们回头,还有不少犹太后裔跟着学,托关系打听回归的办法。哪怕知道希望小,也没断了这心思。 反观中国,千年里没对他们有过半分苛待,战乱时护着他们,太平了让他们安稳过日子。到现在开封还有专门研究他们历史的机构,没把他们当“外人”可他们呢?心里始终揣着“回以色列”的念头,哪怕不被承认,也没把千年的收留之恩放在第一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4000犹太人定居河南千年,至今养不熟,不被以色列承认却坚持回去 这话搁谁听
谈古论今朝
2025-10-01 23:44: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