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缺德了!”近日,北京,一男子年仅70岁的母亲意外去世,他在整理遗物时突然发现

海蓝时见鲸落 2025-09-30 22:24:23

“太缺德了!”近日,北京,一男子年仅70岁的母亲意外去世,他在整理遗物时突然发现母亲生前转账了48万元给一家美容院,竟然是为了所谓的“整容”“割双眼皮”!后来母亲多次求对方能把钱退回来,却惨遭美容院拒绝,网友:这真是为了钱什么都不顾了。 “如果不是你们忽悠,她都70岁的人了,还用得着花48万做美容吗?”原来,这位年近古稀的母亲,退休金每月不足六千元,还饱受面瘫困扰。在儿子记忆中,母亲一生节俭,买菜为几毛钱都会与小贩耐心商量,衣柜里那几件褪色的衣服穿了又穿。 翻开母亲的手机,那些尚未删除的聊天记录揭开了谜底。一个名叫“翠翠”的销售员,几乎每天都会发来问候与推销信息。“阿姨,今天有个活动特别划算,错过要等明年了”、“姐姐,您做了这个项目肯定年轻十岁”。 甜美的称呼轮番上演,从“阿姨”到“姐姐”,从“您”到“亲爱的”,语言的艺术被运用得淋漓尽致。而那些所谓的“专业建议”,无非是不断放大老人对衰老的恐惧,对孤独的逃避,对社会认同的渴望。 更令人心痛的是母亲在生命最后阶段发出的恳求。聊天记录里,她不止一次地向“翠翠”哀求:“我真的没钱了,能不能退一些给我?”语气卑微得如同做错事的孩子。可曾经热情似火的“翠翠”此刻却变得冷若冰霜,用各种理由搪塞拒绝。 当闫先生带着满腔疑问与愤怒联系美容院时,对方只是轻描淡写地回应:“项目已经做了,不能退”、“阿姨是自愿消费的”。可令人费解的是,与母亲朝夕相处的闫先生,竟从未察觉母亲容貌有任何变化:“你们说这钱是用来整容,割双眼皮,那都做到谁的脸上了?” 更蹊跷的是,在母亲遗物中,找不到任何消费合同、协议或收据。那四十八万元,仿佛投入了无底洞,除了手机里冰冷的转账记录,再无任何痕迹可循。 其实,这起事件中,远不止是一家美容院的失德。现在很多老人,他们或许物质不缺,子女孝顺,但内心深处总有一块无法填补的空洞:那是被时代快速抛下的惶恐,是社交圈日益缩小的孤独,是对自身价值逐渐消失的焦虑。 而这些美容机构的销售人员,正是瞄准了这些情感软肋,用甜言蜜语构建起虚幻的关怀,用“变年轻”的承诺点燃老人心中最后的希望之火。 类似的故事并非个例。就在2022年,媒体报道了一位六十三岁的阿姨,在美容院“情感攻势”下,十个月内花掉五百四十余万元,其中甚至包括老伴的救命钱。 由此可见,当老人们无法在家庭和社会中找到足够的情感寄托时,便容易将这些突如其来的“关怀”当作救命稻草,哪怕明知前方可能是陷阱,也会义无反顾地纵身一跃。 作为子女,很多人常常以为让父母衣食无忧便是尽了孝道,却忽略了他们内心深处对美的向往、对年轻的渴望、对被关注的需求。孩子们往往都忙于自己的生活,却很少静下心来倾听父母那些琐碎的烦恼,很少认真告诉他们:“您看起来气色真好”、“您这样就很美”。 正是这些日常生活中缺失的肯定与赞美,才导致老人最终落入别有用心者设置的温柔陷阱。 最后,只能说,在物质赡养之外,情感陪伴才是帮助老人抵御外界诱惑的最好屏障。多一次回家吃饭,多一通关心电话,多一句真诚赞美,或许就能让父母不再轻易被那些虚情假意的“关怀”所迷惑。 信源: 观威海2025-09-22|整理遗物发现面瘫母亲3年被骗48万去整容,儿子:和母亲住在一起,从未发现她容貌有任何变化 澎湃新闻——63岁阿姨被洗脑,10个月花掉540余万做美容!其中包括了患病老伴的救命钱…… 文│一阳 编辑│史叔

0 阅读:1
海蓝时见鲸落

海蓝时见鲸落

海蓝时见鲸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