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赐儿子李贤毒酒,李贤痛心疾首道:“我已被废为庶人,母后何苦还要赶尽杀绝,把我流放到巴州再杀我?汉朝的吕后也不及她狠毒!” 公元684年,寒风刺骨的巴州,一个被贬为庶人的前太子李贤,迎来了他亲妈派来的“特使”丘神勣。没有嘘寒问暖,只有一壶冰冷的毒酒。李贤看着那壶能了结他29年人生的东西,惨然一笑,说出了那句让后人唏嘘千年的话:“我已被废为庶人,母后何苦还要赶尽杀绝,把我流放到巴州再杀我?汉朝的吕后也不及她狠毒!” 李贤这孩子,搁现在绝对是顶级学霸、国民偶像。他爹唐高宗李治特别喜欢他,因为他从小就聪明,读《论语》读到“贤贤易色”,李治龙心大悦,觉得这儿子名字起对了。所以,李治给了他一个别人想都不敢想的美差:组织一帮大学者,给范晔的《后汉书》做注。 这活儿可不简单,明着是搞学术,实际上是李治在帮儿子建立自己的政治班底。李贤也真争气,干得非常漂亮,他主持编注的《后汉书》流传至今,后世评价极高,说“章怀注范,不减于颜监注班”。意思就是,他干的这活,跟唐初大学者颜师古注释《汉书》是一个级别的。 一时间,太子李贤风光无两,朝野上下都觉得,大唐的未来稳了。可问题是,儿子太优秀,当妈的却不高兴了。 他哥李弘死得蹊跷,李贤顺位成了太子。监国理政,处理得井井有条,李治对他赞不绝口。李贤越是发光,武则天眼里的光就越是冰冷。她感觉到了威胁,一个比李弘更难对付的儿子,聪明、健康,而且有自己的政治势力。 武则天先礼后兵。她亲手写了两本书送给儿子,一本叫《少阳正范》,教太子如何守规矩;一本叫《孝子传》,教儿子如何孝顺。这哪是送书啊,这简直是甩了两记耳光在李贤脸上。 李贤偏偏性格像极了武则天,骨子里就是不服输。母子俩的梁子,就这么结下了,而且越结越死。 就在母子关系最紧张的时候,宫里开始飘起一些要命的流言:太子李贤,根本不是武则天的亲儿子,而是她姐姐韩国夫人的种! 李贤的出生时间就很蹊跷。他哥李弘652年底出生,他和李弘之间,还有一个早夭的小公主。武则天在两年之内生三个孩子,而且,李贤出生在冬天去昭陵祭拜的路上,一个快临盆的皇后,大冬天非要跑那么远?这在逻辑上说不通。 最关键的是,那段时间,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正得宠,和唐高宗关系不清不楚。所以,这个流言的可信度,一下子就高了起来。 如果李贤真是姐姐和自己丈夫的孩子,那武则天看他的眼神,就全都能解释通了。那不是母子,那是仇人。是丈夫背叛和亲情扭曲的证据。 这根刺,深深扎进了母子关系里。之后发生的一切,都像是为了验证这个猜测。 一个叫明崇俨的术士,特会看武则天的脸色。他对武则天说:“太子不堪重任,反倒是英王李哲有太宗之风。” 这话传到李贤耳朵里,简直是火上浇油。没过多久,明崇俨就在路上被人给刺杀了。 武则天一直在等一个机会,一个能把李贤彻底扳倒的机会。很快,李贤自己把把柄送上门了。 他跟一个叫赵道生的男宠关系过密。在李唐皇室,这点风流韵事不算什么大事。可武则天抓住了,她以“太子国本,德行有亏”为由,说服了病榻上的李治,下令彻查赵道生。 他以为老婆只是想敲打一下儿子,规范一下私生活。可武则天要的,是“顺藤摸瓜”。 赵道生一被抓,酷刑之下,什么都招了。不仅承认了和太子的“不正当关系”,还“供出”了明崇俨刺杀案就是太子主使。武则天立刻拿着这份口供,名正言顺地搜查东宫。 这一搜,搜出了几百副甲胄。在古代,私人藏有这么多军用物资,就等于“谋反”。 这下,罪名定了。风化案,升级成了谋杀案,最后定性为谋反案。一套组合拳下来,李贤毫无还手之力。 李治还想保儿子,他想不通,太子当得好好的,谋什么反?可武则天声泪俱下:“为人子怀逆谋,天地不容,大义灭亲,岂能赦免!” 最终,李贤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那一年,他26岁。 可武则天还是不放心。公元684年,扬州徐敬业起兵,打的旗号里就有一句“窥见神器,将归有德”,这个“有德”之人,暗指的就是李贤。 武则天不能容忍任何人打着李贤的旗号来挑战她的权威。一个活着的李贤,哪怕远在天边,也是一面潜在的招牌。只有死人,才是最安全的。 于是,丘神勣带着那壶毒酒,日夜兼程赶到了巴州。 李贤喝下毒酒的那一刻,不知会不会想起父亲。那个即便在他“谋反”罪证确凿时,还一心想保他性命的唐高宗。或许,那个流言是真的吧,他真的不是她的亲生儿子。 李贤死后,武则天假惺惺地在洛阳的显福门为他举哀,还追封他为“雍王”。可这鳄鱼的眼泪,谁又会信呢?有趣的是,在之后的岁月里,当了皇帝的武则天,身边时常放着一本李贤注释的《后汉书》。她到底是在欣赏这本书的学术价值,还是在午夜梦回时,对那个被自己亲手杀死的、才华横溢的儿子,有过一丝丝的愧疚?
武则天赐儿子李贤毒酒,李贤痛心疾首道:“我已被废为庶人,母后何苦还要赶尽杀绝,把
趣史小研究
2025-09-30 15:41: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