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逃到方山,遇到八个樵夫,其中一个樵夫认出了他,他流着眼泪哀求樵夫,如果放我

轩叔观察 2025-09-30 14:25:15

李秀成逃到方山,遇到八个樵夫,其中一个樵夫认出了他,他流着眼泪哀求樵夫,如果放我走,愿以三万金相谢!但樵夫们不想放过他,他们聚在一起商议,要把他献给清军,以求重赏,八人把李秀成押进村子。[无辜笑] 1864年7月19日深夜,南京城破,忠王李秀成护送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后,在方山一带与大队走散,这位曾经统帅数十万大军的统帅,此时只剩下一匹瘦马和几件随身衣物。 天亮时分他在山林间遇到八个正在砍柴的樵夫,其中姓陶的樵夫两年前曾在南京城墙上见过他的画像,一眼就认出了眼前这个狼狈不堪的逃亡者,他见身份暴露,立即从怀中掏出一锭金子,承诺只要护送他到湖州,事成之后给每人三千两黄金。 八个樵夫围在一起商量了半天,三千两黄金是什么概念,当时一个普通农户一年收入不过十两银子,这笔钱足够他们买下方圆几十里最好的田地,子孙三代衣食无忧,但陶姓樵夫提出了担忧,万一路上被清军发现,护送太平军首领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最终恐惧战胜了贪婪,樵夫们决定将他绑起来送往清军营地,他们甚至没敢动他随身携带的金银,因为担心私吞太平军财物会被治罪,就这样,这位曾在三河镇全歼湘军六千精锐、击毙“常胜军”首领华尔的名将,被绑在一根竹竿上抬往涧西村。 陶姓樵夫有个表弟在湘军将领李臣典手下当差,他自告奋勇去报信,走到半路经过萧孚泗的军营,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就找相熟的伙夫要了碗粥,伙夫随口问他去哪里,陶某一时得意忘形,说自己抓到了大鱼,正要去找李臣典领赏。 伙夫追问是谁,陶某神秘兮兮地说是忠王李秀成,这句话恰好被路过的萧孚泗听到,萧孚泗立刻意识到这是天大的功劳,当即扣住陶某,连夜带着一百多名士兵赶往涧西村,他一脚踹开关押李秀成的屋门,验明正身后立即派人向曾国藩和曾国荃报功。 陶某被关在营中三天三夜,萧孚泗本想杀人灭口,独吞这份功劳。幸好那个伙夫偷偷给陶某送饭时告诉他实情,陶某趁夜色逃回了村里,但他不敢声张,因为萧孚泗已经在报功文书里写明是自己亲自擒获李秀成的。 一个月后清廷的赏赐下来了,萧孚泗因“生擒忠王”被封为一等男爵,赏银五千两,曾国荃念在八个樵夫确实参与了抓捕,拨了八百两赏银下去,这笔钱经过营官、把总、什长层层克扣,到樵夫手里只剩五十两,八个人分,每人六两多一点。 他被押到曾国藩大营后,写下了数万字的供词,他在供词里详细记录了太平天国的兴衰经过,也提到了被俘那天的情形,曾国藩读完供词,在日记里写道:“此人若早降,东南半壁可免十年兵祸。”但这些都已经是后话了。 七月二十六日他在南京被处死,他戎马十六年,打过的胜仗数不清,最终却倒在了八个普通农民手里,不是他们武艺高强,也不是他们计谋过人,只是因为李秀成已经走投无路,而他们选择了最保险的求利方式。 这件事在当地流传了很久,有人说樵夫们太傻,放着到手的金山不要,也有人说他们很聪明,毕竟护送太平军首领是掉脑袋的事,拿官府的赏钱才踏实,至于陶姓樵夫,后来再也没敢去湘军营地,那六两多银子是他这辈子挣得最提心吊胆的一笔钱。 网友们感慨万千: “忠王这结局真的太憋屈了,一代名将没战死沙场,最后折在几个樵夫手里,只能说命运弄人。”   “三万两黄金都不要?这几个樵夫眼光太浅了!要是我肯定选黄金,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啊!”   “楼上别天真了,1864年的三万两黄金你敢拿?那可是灭门的大罪!几个老百姓哪有胆子跟朝廷作对,献俘领赏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最黑的还是那个萧孚泗,抢功杀人什么都干,最后封官加爵,真是小人得志,可怜樵夫忙活一场,到手才六两银子,血亏!”   “这说明啥?在哪个时代都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但胆大的那个心也太黑了!”   如果回到当时,你是那个樵夫,你会怎么选?   官方信源: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0 阅读:60

评论列表

悟空

悟空

2
2025-09-30 15:31

樵夫如果送李秀成去该去地方,李秀成也未必会守约给钱。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