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斯科夫的表态延续了阿拉斯加会晤的开放性姿态。2025年8月15日,普京与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举行闭门会谈,双方围绕乌克兰危机、战略稳定等核心议题交换意见,但未达成实质性协议。尽管特朗普称赞会谈“富有成效”,但美方仍坚持要求乌克兰放弃部分领土主张,而俄方始终强调“无条件谈判”原则,双方在核心利益上仍存在根本分歧。 近期特朗普对俄政策的摇摆性加剧了双边关系的不确定性。2025年9月26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指责俄罗斯“敷衍停火”,并威胁实施二级制裁,但仅隔一周又改口称“不认为普京想发动战争”。这种态度反复既源于美国国内对俄乌冲突的厌战情绪,也反映出特朗普试图通过“极限施压”策略迫使俄方让步,但实际效果有限——俄军已控制库尔斯克全境,并在顿巴斯地区建立战略缓冲区。 克里姆林宫释放莫斯科会晤邀请,本质上是外交主动权的博弈。自2022年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罗斯承受着西方2778项制裁,经济却通过能源出口和去美元化维持韧性。普京此时抛出橄榄枝,既为打破外交孤立,也为试探美国对俄战略底线。若特朗普接受邀请,双方可能就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解除部分制裁展开谈判,但乌克兰问题仍是最大障碍——俄方要求承认克里米亚主权,而乌方立法禁止领土让步。 个人观点:俄美领导人互动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突破。普京通过“主场外交”重塑国际形象,特朗普则试图以“和平缔造者”身份巩固国内支持。然而,俄乌冲突的结构性矛盾(如北约东扩、地缘安全诉求)难以通过双边会谈化解,美俄关系更可能维持“对话中对抗”的新常态。若美方无法协调欧洲盟友让步,莫斯科会晤或将沦为又一次“空谈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