讹人反赔同等金额?这招真能治好“好心被坑”的社会痛吗 “讹人者赔同等金额”这

旭日初升起 2025-09-29 11:30:52

讹人反赔同等金额?这招真能治好“好心被坑”的社会痛吗 “讹人者赔同等金额”这主意,戳中了多少人对“好心没好报”的愤懑!毕竟谁没听过扶老人反被索赔3万,商家遭“藏针”讹走2000元的糟心事——讹成了赚得盆满钵满,讹不成一句“对不起”就了事,这种零成本试错,早把人心熬得发冷[__LINK_ICON]。 湖南尹先生的经历太有代入感了:扶摔倒老人反被诬陷,十几天精神恍惚,像侦探般找遍监控才自证清白,而讹人者只轻飘飘道歉了事[__LINK_ICON]。甘肃周女士更惨,救人后遭持续诬陷,直接暴瘦20多斤。反观讹人者,即便被戳穿,大多也只是受几句批评,很少被真追责。正如网友吐槽:“扶老人等于扶雷”,不是人心冷了,是被坑怕了。 现在有人提议“讹多少赔多少”,本质是想把代价还给讹人者。这招其实已有先例:有司机被老人碰瓷索赔60万,查清真相后法院判老人赔司机1.5万精神损失费;还有故意碰瓷的大爷,最终倒赔司机2万元。这些案例里,讹人者终于尝到了损失的滋味,也让围观者拍手称快。 但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律师早就说过,讹人是否构罪要看金额,单次几千块常达不到诈骗立案标准,只能按治安处罚拘留罚款,可现实中很少真执行。更棘手的是“团伙小额讹诈”,单次骗800到2000元,商家单独报警难立案,得联合起来凑金额才有望追责。要是真推行“同等赔偿”,如何界定讹诈金额、区分恶意与误会,都是要啃的硬骨头。 不过人心所向很明确:得让法律长出“牙齿”。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就建议,哪怕不能判刑,也要高额罚款严惩。再配上电商平台的恶意买家黑名单、公共场所的监控覆盖,加上“讹人扣分影响征信”的约束,才能形成合力。 毕竟我们怕的从不是做好事,而是做好事后要花无数精力自证清白;恨的也不是犯错,而是犯错者毫无代价。真等哪天讹人者一伸手,先想到“讹一万得赔一万”,“做好事有风险”的阴霾,才能真正散开。你觉得这招能根治讹人乱象吗?来评论区聊聊~扶老者被讹 助人被讹

0 阅读:1
旭日初升起

旭日初升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