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场辩论会交锋:郝龙斌自以为提出高见,结果遭张亚中呛爆! 9月27日,国民党

飞天史说 2025-09-28 16:41:08

第二场辩论会交锋:郝龙斌自以为提出高见,结果遭张亚中呛爆! 9月27日,国民党主席改选第二场辩论会火花四溅。舞台上,郝龙斌端出“四项承诺”试图扳回道德形象,没想到张亚中一句话就把他打回原形。 岛内外媒体的关注点也不再是表演谁更“无私”,而是盯紧了国民党制度的老问题。这一场交锋,不只是两位候选人的个人斗法,更像是把国民党困住多年的“家族病”摊在了阳光下。 郝龙斌的“四项承诺”,表面上是“我不要权、我不谋私、不选公职、不参选立委市长”,话说得漂亮,摆出一副只求为党奉献、不沾名利的样子。 其实细想,郝龙斌已是七十多岁的老将军,自己本就没有参选优势,这样的承诺付出的代价根本不大。反倒是其他年轻候选人,真要是照办,那不是自断仕途? 这招“道德绑票”,其实是把自家便宜变成别人难题。国民党支持者其实更在意政策和政绩,而不是这些表面文章。 民调早就显示,大家盼的不是谁更会喊口号,而是谁能拿出真本事。放眼国际,德国基民盟等欧洲大党,党主席照样可能身兼要职,没人会因为“可能参选”就扣帽子,显得更专业也更坦荡。郝龙斌这套操作,被不少人看穿是“表演型道德”,不买账也正常。 张亚中反击得相当直接。他把郝龙斌的承诺当场拆穿,说这其实就是一张空头支票。张亚中强调,真正的民主不是靠几句承诺,关键得有公平的初选制度。 郝龙斌的承诺听起来热闹,实则根本解决不了党内人事乱象。张亚中还举了罗智强最近提议“征召卢秀燕”当党主席的例子,点破了“征召制”本质还是人治,容易搞成小圈子游戏,导致分裂。 2020年党内“换柱”闹剧,岛内外媒体还记忆犹新,制度不公,搞到最后谁都不服气。张亚中还顺带讽刺了郑丽文的“人家不选我才选”心态,觉得这种没担当的风气让政治变得浮躁。 他的主张很清晰:制度比承诺重要,公平比个人表态靠谱。台湾政党如果没有透明、公正的初选,就像没有地基的高楼,说塌就塌。 国民党过去老讲“团结”,但这种团结更多是“和稀泥”,谁有权、谁说了算,其他人都得闭嘴。马英九时代就爱用“以和谐换效率”,结果异见声音都被摁下去,表面一团和气,私下却各怀鬼胎。 张亚中这次直接把“团结”重新定义。他主张,真正的团结不能靠个人威望或者强行压制,得靠理念和制度来凝聚。 反观2022年地方选举,朱立伦的征召策略引发内部反弹,很多党员心里憋着火,嘴上不说,脚下投票。反而日本自民党,派系众多,大家照样靠政策纲领和轮替机制保持稳定。 制度能化解分歧,个人说了不算。从更高的格局来看,张亚中的主张其实放到全球都是硬道理。现代政党竞争,讲究的就是规则透明,谁都能服气,才能把队伍拧成一股绳。 这场辩论会其实像一面镜子,把国民党内部的老毛病照得清清楚楚。郝龙斌的“道德攻势”在现实面前漏洞百出,张亚中虽然在民调上不是最热门,但他的观点直戳问题核心。 国民党要想翻身,光靠喊口号、搞秀是没用的。没有公平初选机制,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两岸论述也得拿出清晰态度,别总是模棱两可。 最近两年,岛内外媒体关注点已经从谁能“团结”,转向谁能搞定制度建设。韩国共同党、英国工党,都经历过改革阵痛,但都靠制度走出了低谷。台湾政党如果还在“人情政治”里打转,迟早会被现实打醒。 说到底,这一场辩论会没什么绝对赢家,但也没有输家。郝龙斌的算盘被戳破,张亚中的制度思路被更多人看见。 岛内外都在看,国民党能不能借这次主席改选,真正迈出制度改革的第一步。 制度公平,才有团结,才有希望。亚洲政党也能从中学到点东西,少些表演,多些规则,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才有未来。 参考资料: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第二场辩论今举行 2025-09-27 09:03·中国台湾网

0 阅读:1163

评论列表

流水线

流水线

3
2025-09-28 23:13

2020年换你妹了,张嘴就来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