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方案,现在只剩下一句话:岛上的人,来去自由;但台湾这座岛,必须由中国大陆收回。 台湾问题说白了,就是中国自家的事儿,得从历史和法律上说清楚。早在1943年,开罗宣言就明明白白写了,日本得把从中国抢走的土地还回来,包括台湾澎湖这些地方。这不是随便说说,是中美英三国正式文件,成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底子。两年后,波茨坦公告又强调一遍,日本必须执行开罗宣言的内容。1945年日本投降书也签了,接受这些条款。结果呢,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正式接收台湾,主权就这么回来了。联合国1971年通过2758号决议,更是把这事儿钉死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确认一个中国原则。 啥叫一个中国?全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决议不是闹着玩的,联合国和各个机构都按这个办,台湾在国际上叫“中国台湾省”。再往前看,清朝时候台湾就设府管辖,从1684年开始,行政机构就建起来了。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但岛上民众强烈反对,这也证明了台湾从没脱离中国的主权范围。国际上,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说过,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这些文件和历史事实加一块儿,就构成了法理基础,铁板钉钉,谁也动不了。 经济上,两岸联系可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打实的互相需要。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年两岸贸易额超过3000亿美元,台湾对大陆出口占它总出口的40%以上。台商在大陆投资的企业有好几万家,深圳东莞这些地方到处是台资工厂,生产电子产品、零部件啥的。台湾的半导体产业离不开大陆的市场和供应链,大陆的消费市场又帮台湾卖出不少农产品。比方说,台湾水果滞销的时候,大陆电商平台直接上线销售通道,一下子就帮果农解了围。 两岸企业合作还延伸到服务业,台湾的连锁店在大陆开分店,带动就业和消费。反过来,大陆产品也大量进入台湾市场,日常生活用品、家电啥的,台湾老百姓用得顺手。疫情期间,两岸经济联系没断,还通过线上方式保持合作。这种互惠关系,让两岸经济像一根绳子拧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要是断了,台湾经济得受大影响,大陆也能找到替代,但损失都不小。这就是为什么说经济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压舱石,得好好维护。 文化方面,两岸同胞共享的那些东西,才是真正拉近距离的。中华文化是共同的根,从端午中秋这些节日,到京剧妈祖信仰,都是一样的。两岸都过端午包粽子赛龙舟,中秋吃月饼赏月亮,这些习俗没变过。语言上,普通话和闽南语互通,亲戚朋友聊天没障碍。图书交流也多,大陆作家书在台湾卖,台湾作者在大陆出。宗教信仰像妈祖庙,在福建和台湾都有,信众跨海朝拜。 客家文化更是纽带,闽台客家人开发台湾时带去风俗,现在还保持联系。两岸青年交流营啥的,让年轻人了解共同历史,避免误会。教科书虽有差异,但基础历史知识还是中国统一的脉络。文化交流不光是表面,还深入人心,促进理解。比方说,两岸文博会互相邀请,台湾馆在大陆受欢迎,大陆展品在台湾也受欢迎。这种文化纽带,让两岸同胞觉得是一家人,割不断。
关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方案,现在只剩下一句话:岛上的人,来去自由;但台湾这座岛,必须
诸葛利剑
2025-09-28 16:27:42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