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外蒙古未来的结局,其实已经注定。“亲美、去俄、敌中”,目前这是外蒙古的做法,而外蒙古觉得自己这种方式很好,而外蒙古的做法,达到了中俄的预期。 外蒙古地处中俄之间,东、南、西三面跟中国接壤,北边挨着俄罗斯,边界线足足有4710公里。 经济上,外蒙古对外依赖很重,2024年外贸总额273.9亿美元,其中中国占了66.7%,是它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国,铁路、港口这些命脉,也都得靠中俄。 按说这种情况下,稳住中俄关系最省心,可外蒙古偏不,它从1990年民主化后,就开始琢磨怎么摆脱中俄的影子,提出了“第三邻国”战略,想拉美国、日本、欧盟这些远方的“邻居”来平衡局面。 外蒙古跟美国越走越近,2019年直接把双边关系升级成战略伙伴关系,想借美国的力量给自己撑腰,它还跟日本、韩国、加拿大搞经贸合作,2015年跟日本签了自由贸易协定,试图让市场多元化,少点对中国货的依赖。 国际舞台上,它也挺活跃,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欧安组织,还成了上海合作组织的首个观察员国,想多刷点存在感,这些操作归根结底就是想让中俄的影响小一点,给自己多点回旋空间。 以前外蒙古跟苏联关系铁,差不多是人家的附庸,1993年,它跟俄罗斯签了友好合作条约,想把关系摆平点;2009年,又升级成战略伙伴关系。 可这几年,俄罗斯在远东的影响力不如从前,外蒙古就有点“去俄”的意思,比如2004年和2006年,俄罗斯免了它98%的债务,还送了点军事装备,可这也没能拉住外蒙古的心,它开始把目光转向西方,慢慢跟俄罗斯保持距离。 至于对中国的态度,那就更复杂了,中国是外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182.6亿美元,占了它外贸的六成多。 可外蒙古总觉得,靠中国太近会变成“经济附庸”,所以它在外交上有点疏远中国的意思,甚至偶尔还带点“敌中”的味道。 比如,它让美军用成吉思汗机场,还跟北约搞了个“全球伙伴关系”,这些动作多少有点针对中国的意思,像是在试探底线。 面对外蒙古这一套,中俄的反应却淡定得很,外蒙古的经济命脉捏在中俄手里,矿产出口、铁路运输,哪个离得了中国的港口和中俄的铁路网络? 中国有七个港口,比如天津、大连,都是外蒙古货物的主要通道,俄罗斯也在能源和军事上跟它保持联系。 中俄对它的“第三邻国”战略一点不意外,毕竟这套路从1990年代就有了,中俄心里清楚,外蒙古再怎么折腾,地缘上的限制摆在那,想完全跳出去几乎不可能。 中俄的策略也很简单,就是以静制动,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继续跟外蒙古加深经济合作,修铁路、谈港口协议,把经济纽带抓得死死的,俄罗斯呢,靠能源合作和军事交流稳住关系。 外蒙古的“亲美”动作,中俄没必要大惊小怪,毕竟美国给的那些援助,比如什么维和训练的3400万美元,杯水车薪,远没法跟中俄的贸易投资比。 2024年外蒙古外债346亿美元,财政压力不小,通货膨胀率还高达9%,这时候,西方的支持看着热闹,实际能帮多少忙?不好说。 外蒙古这套“亲美、去俄、敌中”的玩法,短期看是争取了点外交主动权,可长远看,结局怕是逃不出地缘的框框。 历史上,苏联通过条约把外蒙古从中国版图里剥出去,弄了个“安全地带”,如今中俄的战略默契,依然让外蒙古很难彻底翻盘。 美国呢?它的战略重心在亚太,蒙古国不过是颗棋子,真到关键时刻,未必会全力支持。 外蒙古的经济增长率2024年是4.9%,但财政问题和外债压力让它底气不足,想靠着“第三邻国”战略翻身,风险不小。 外蒙古的地缘处境,决定了它再怎么试探,空间也有限,未来,它可能得重新掂量自己的选择,中俄呢?估计就继续这么不紧不慢地看着,靠着经济和地缘的优势,稳稳地等着外蒙古自己回来。
[熊猫]外蒙古未来的结局,其实已经注定。“亲美、去俄、敌中”,目前这是外蒙古的做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9-27 15:39: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