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市场要变天”的感受,正被现实数据印证。民政部2025年二季度数据显示,上半年结婚登记353.9万对虽同比微增,但这更多得益于“全国通办”政策便利,难以掩盖2013-2024年结婚对数降幅超54%的长期颓势。不过,将未来走向简单归为“大龄女生倒贴结婚”,显然低估了市场变革的复杂性。 当前婚恋市场的撕裂感真实存在。一边是部分女性对彩礼的执着,江西、山东等地农村彩礼涨至50万,还叠加县城买房买车要求;另一边是男性婚恋意愿崩塌,不少人像年收入3万的山东村民王强那样,因攒钱速度赶不上彩礼涨幅,无奈放弃相亲。更残酷的是,结婚成本已从掏空两代人积蓄,升级到可能动用祖辈养老钱,这种压力让许多男性“躺平”离场。 男性“躺平”背后是多重枷锁。育娲人口报告显示,中国家庭抚养孩子成本占人均GDP倍数全球最高,住房、教育压力让年轻人不敢触碰婚姻。90后因婚恋负债比例达68%,新婚夫妇平均负债47万,婚姻成了“奢侈品”。且30-34岁男性未婚比例26.8%,远超女性的12.1%,性别失衡让部分男性索性退出竞争。 但“大龄女生慌神倒贴”的预判有明显偏差。首先,70%的离婚由女性主动提出,经济独立让她们不愿妥协于无爱婚姻;其次,“年轻女孩截胡大叔”并非主流,25-29岁仍是结婚主力,婚姻已从“必答题”变为“选答题”;更关键的是,50万以上彩礼的婚姻半年闪离率达31%,理性女性正反思彩礼意义。 未来三四年,婚姻市场更可能“需求重构”而非“单向妥协”。高额彩礼空间将随移风易俗压缩,婚姻价值会回归情感共鸣与责任共担。毕竟,在生存压力与个人价值间,当代人早已学会优先选择后者,“倒贴结婚”大概率只是想象。
北京,一女子婚后,做了13年全职主妇,丈夫掌握家庭财产,女子从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钱
【1评论】【2点赞】
用户10xxx81
小遍你宣传负能量,彩礼你出的?放屁。
用户10xxx81
像你这种人造遥高彩礼,抓起来,省的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