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巴基斯坦国家关税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头孢氨苄作出反倾销初裁,决定

掘密探索 2025-09-25 14:51:12

9月24日,巴基斯坦国家关税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头孢氨苄作出反倾销初裁,决定征收21.64%的临时反倾销税,即刻生效,有效期四个月。   巴基斯坦为啥要这么做?说白了,是本土药企“哭”得太惨了,头孢氨苄是巴基斯坦的常用药,但本土企业技术跟不上、规模小,成本降不下来,根本拼不过中国药,可加税真能解决问题吗?   巴基斯坦的医药进口商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患者本来买一盒100卢比,现在得花121卢比,穷人怎么办?”   更麻烦的是,如果四个月后终裁维持高税率,巴基斯坦可能被迫从印度或欧洲进口更贵的药,到时候供应链更不稳定。   中国药企也委屈,本低是因为规模大、技术好,不是故意压价!这不,中国医药进出口商会已经带着企业应诉,准备提供成本数据、定价证据,证明自己“清白”。   面对加税,中国药企没干等着,一方面,他们申请听证会,准备跟巴基斯坦“掰扯”清楚;另一方面,已经开始调整策略: 1.本地化生产:在巴基斯坦建厂,或者跟当地企业合资,直接在巴基斯坦生产头孢氨苄,绕过关税壁垒。 2. 升级产品:不再只卖原料药,而是研发更高端的制剂(比如缓释片、颗粒剂),提高附加值,减少对低价市场的依赖。   说白了,这场“关税危机”反而成了中国药企升级的“助推器”,逼着他们从“拼价格”转向“拼技术”。   我挺理解巴基斯坦想保护本土企业的心情——谁不想自己家药企能争口气呢?但用关税“筑墙”,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巴基斯坦缺的是技术、规模和效率,而这些恰恰是中国药企的优势,与其用关税把中国药挡在外面,不如坐下来谈谈合作:比如中国药企提供技术、设备,帮巴基斯坦提升制药水平;巴基斯坦则给中国药企更稳定的市场准入。   这样,患者能买到便宜药,本土企业能学到技术,中国药企能拓展市场,三赢啊!   关税大战终会落幕,但中巴医药产业的合作,才刚刚开始,希望这场“风波”能成为双方从“对抗”转向“携手”的转折点,毕竟在抗生素这类救命药上,合作比打架,更能造福两国人民。

0 阅读:18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