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台儿庄战役,16岁的“狼兵”韦容松正在巡逻,途中他碰到了由6名日军组成的特工队,他决定干掉他们! 一张差点改写战局的地图,最终被缴获在日军特工冰冷的尸体上。地图上,我方在台儿庄的防御工事和火力点,被标注得一清二楚。 完成这一壮举的,并非什么王牌部队,而是一个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少年兵,韦容松。那时他才16岁,战友们给他取了个绰号,叫“狼崽子”。 在成为“狼崽子”之前,他首先是“狼兵”的一员。广西“全民皆兵”的政策,让这个骨子里透着执拗的少年走上了战场。 他最初是个通讯兵,瘦弱的肩膀上扛着二十斤重的器材。他见过身边战友的腿被血浸透,却依然嘶吼着往前冲。他也记得一个脸上有酒窝的炊事兵,冲锋前塞给他半块糖,第二天就再也没回来。 他把这些都刻在了自己的汉阳造步枪枪托上。一共七道划痕,每一道,都代表一个在淞沪战场上倒下的同乡。这杆枪,成了他记忆的墓碑,也是他扣下扳机的全部理由。 1938年春天,台儿庄外围,班长命令他沿着铁路巡逻,说最近有敌军探子活动。天刚擦黑,晨雾还未散尽,他在一片灌木丛生的洼地里,听到了枯枝被踩断的“咔嚓”声。 他猫着腰,像豹子一样贴地潜行,布鞋踩在地上悄无声息。土坡后面,六个穿着百姓衣服、打着绑腿的敌人正围着一小堆火擦拭武器。他们的头目腰间挂着南部式手枪,有人正调试电台,还有人在地图上写写画画。 他既能在远距离一枪精准地撂倒那个正在操作电台的敌人,也能悄无声息地摸到一个哨兵背后,捂住嘴用刺刀完成封喉。混乱中,他把几颗手榴弹捆在一起,猛地扔进火堆中心。 爆炸的烟幕成了他最好的掩护。他趁乱连续射击,又放倒两人。近身肉搏时,刺刀、石头、枪托,能用的都用上了。战斗中有一发子弹打偏了,最后一颗子弹的弹头甚至被磕瘪,他想也没想,直接用牙齿硬生生给掰正了塞进枪膛。 当枪声彻底停歇,韦容松浑身脱力,靠着一棵树大口喘气,腿肚子抖得厉害,手心里全是新磨出的血泡。他干掉了所有六个敌人。 从那天起,“狼崽子”这个绰号就传开了。老兵们看着他,笑着说:“狼崽长獠牙了。”这不再是长辈对晚辈的戏称,而是一个战士对另一个战士的认可。 【信源核查】 人民网《台儿庄战役胜利80周年》 中国军网《桂军与淞沪会战》
1938年,台儿庄战役,16岁的“狼兵”韦容松正在巡逻,途中他碰到了由6名日军组
花朵绽放美好
2025-09-24 20:31:43
0
阅读:55
用户10xxx03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