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桦加沙”会像“山竹”一样恐怖吗?对比结果出乎意料! 台风“桦加沙”与“山竹”在深圳沿海隔海相望,两者风力数据相差不大,但破坏力却有着关键差异。 深圳市三防办9月24日9时发布最新研判:台风“桦加沙”对深圳的风力影响比“山竹”小两级。尽管“桦加沙”中心强度大于“山竹”,12级风圈略大于“山竹”,但它的10级风圈远小于“山竹”,且最终距离深圳比“山竹”远20-30公里。 目前,深圳全市未接报人员伤亡信息,城市运行整体平稳。 01 数据对比:“桦加沙”与“山竹”的实力较量 2025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24日7时位于深圳偏南方15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30百帕。7级风圈在250-380公里,10级风圈半径150公里,12级风圈半径90公里。 与2018年“山竹”相比,“桦加沙”中心强度更大,12级风圈也更广,但10级风圈远小于“山竹”。 从风圈结构来看,“桦加沙”更具“焦点式”破坏特性,而“山竹”则拥有更广泛的强风覆盖范围。 香港天文台数据显示,“桦加沙”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达每小时195公里,超过“天鸽”的每小时185公里。然而与“山竹”相比,“桦加沙”的最高阵风风速仍略逊一筹——“山竹”曾录得高达256公里的阵风风速。 02 路径差异:远离深圳的关键因素 “桦加沙”最终距离深圳比“山竹”远20-30公里,这一距离差异显著降低了其对深圳的直接影响。 预计未来3小时,“桦加沙”将以20-25公里的时速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维持或略有减弱,趋向江门台山到湛江沿海一带。 海南气象部门此前预测,“桦加沙”最大可能于24日在广东深圳到湛江一带沿海地区登陆,登陆强度可达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14-16级,45-52米/秒)。但实际路径显示,它最终选择了一条相对远离珠江口核心区域的道路。 03 风雨影响:实测数据揭示真相 截至24日上午,深圳市记录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全市平均雨量为49.3毫米,最大累计雨量出现在大鹏新区南澳街道,达137.9毫米。 对比“山竹”当年的影响,两者在降雨方面也有明显差异。“山竹”带来的降雨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 风力方面,深圳市大鹏、盐田、南山、宝安南部沿海地区进入10级大风圈,但总体风力影响比“山竹”小两级。 04 防御措施:全面应对与转移安置 面对“桦加沙”的来袭,深圳市各级各部门已全面进入临战状态,应急响应机制高效运转。全市共疏散转移了306393人,室内应急避难场所集中安置了55532人。 场所内应急物资储备充足,能够充分保障群众安置需求。这些人员均持续落实安全管控措施中,无提前回流。 截至目前,深圳接报的灾害情况主要为树木倒伏150余棵,待风险降低后将进行全面统计。与“山竹”期间的大范围破坏相比,目前的损失报告较为有限。 05 历史回顾:“山竹”带来的沉重记忆 2018年“山竹”袭击香港时,天文台发出的八号或以上信号生效时间超过28小时,其中十号飓风信号持续长达10小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最长时间。 “山竹”的破坏力惊人,导致香港多处沿岸地区严重水浸。在“山竹”影响下,鰂鱼涌/北角潮汐测量站录得最高潮位达3.88米,仅次于1962年的台风“温黛”。 “山竹”相关雨量(以香港600公里范围内及其后72小时累计雨量)达到180.7毫米,远超过“天鸽”的108.5毫米。 06 专家解析:为何强度更大影响反而小 “桦加沙”中心强度大于“山竹”,12级风圈略大于“山竹”,但为什么对深圳的影响反而更小?关键因素在于10级风圈大小和最终距离。 10级风圈远小于“山竹”,意味着强风影响范围更集中。加上最终距离深圳比“山竹”远20-30公里,这两大因素共同降低了“桦加沙”的破坏力。 香港气象专家指出,“山竹”环流广阔、风力强劲、移动迅速,加上香港长时间位于风暴的右半圆(危险半圆),风暴的风力及移动速度的叠加,令香港当日大部分时间受猛烈风力吹袭。 而“桦加沙”的环流结构相对紧凑,危险半圆影响范围较小。 随着“桦加沙”继续西行,深圳、香港等地的风雨影响将逐渐减弱。截至目前,深圳全市未接报人员伤亡信息,城市运行整体平稳。防御指挥部门提醒市民,台风预警信号解除前,应继续留在安全场所,避免不必要的外出。 未来台风防御的关键在于精准预报和科学预防的结合。正如深圳市三防办所展示的,基于实时数据的科学决策和及时有效的群众转移,最大程度降低了台风可能带来的危害。超级台风桦加沙 台风桦加沙
台风“桦加沙”会像“山竹”一样恐怖吗?对比结果出乎意料! 台风“桦加沙”与“山
南熙谈娱
2025-09-24 16:45:55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