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巴结英日,坦桑尼亚撕毁中国百亿投资项目,发现被耍后,这个东非国家又急忙转身,希望与中国"再续前缘"。 2013 年,坦桑尼亚政府为了打破内陆资源运输的瓶颈,主动向中国抛出了橄榄枝。他们计划在达累斯萨拉姆北边 75 公里的印度洋沿岸,建设一座年吞吐量 2000 万标准箱的巴加莫约深水港,还配套了工业园区和自由贸易区。 中国方面承诺投入100亿美元,换取这个项目 99 年的特许经营权,当时由招商局国际牵头负责具体推进。 项目奠基那天,时任总统基奎特亲自到场剪彩,当地民众载歌载舞,手里挥舞着小旗帜,不少人还带着自家孩子来看热闹,大家都觉得往后能有稳定工作,不用再靠小渔获谋生,仿佛已经看到了国家经济腾飞的曙光。 按照规划,这座港口建成后能直接创造 10 万个就业岗位,带动 GDP 稳步增长,甚至能让坦桑尼亚取代周边国家,成为东非的物流枢纽中心。 转折发生在 2015 年。马古富力当选坦桑尼亚新总统后,风向一下子就变了。他本来是教师出身,执政风格特别强势,上台后就对外国投资格外警惕,尤其盯上了中坦合作的这个大项目。 他公开说原有的合作条款 “剥削性强”,以 “审查不平等条约” 为由,把矛头直接指向了这个已经启动的港口工程,觉得 99 年的经营权太长,会让坦桑尼亚丧失主权主动。 紧接着,马古富力政府就单方面暂停了工程,让中方团队暂时撤出了现场,前期投入的资金也打了水漂。他心里打着另一个算盘,转头就去跟英国和日本套近乎,觉得能巴结上这些传统殖民宗主国和所谓的 “新兴伙伴”,还能避开对中国的依赖。 英日两国当时说得特别好听,许诺用更低的成本改造港口,技术也更先进,马古富力政府一听就动了心,干脆在 2019 年公开宣布终止了和中国的协议。 可现实很快就给了坦桑尼亚一记耳光。英国公司做了详细预算后,原本说的 “低成本” 瞬间泡汤,费用一路飙升远超预期;日本团队更尴尬,因为当地的气候条件特殊,连最基础的打桩工程都没法正常完成,桥梁设计更是落不了地。 接下来的几年里,这个项目就这么搁着,港口现场的设备慢慢生了锈,荒草越长越高,别说创造就业了,连之前的临时岗位都没了。 更要命的是,坦桑尼亚的经济跟着遭了殃。世界银行有数据说,他们原来的达累斯萨拉姆港效率太低,每年都让东非损失 20 多亿美元,巴加莫约港一搁置,这问题直接变本加厉。 那些本来想等着港口开业做生意的小商户,只能关门歇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待着,国家 GDP 增速一路滑坡,信用评级也掉了下来。疫情爆发后,英日的企业更是直接撤了场,连句解释都没有,坦桑尼亚这才发现自己被彻底耍了。 2021 年,马古富力因为心脏病去世,副总统哈桑接过了总统职位。她一看国家经济这副模样,知道不能再瞎折腾了,得赶紧找靠谱的伙伴把项目捡起来。 哈桑作风特别务实,上台没多久就公开表示要重启巴加莫约港项目,随后立刻派人去北京和中国重新谈判。 这次坦桑尼亚学聪明了,主动把经营权年限从 99 年缩短到 33 年,还把坦方的股份提到了 35%,另外给中方企业安排了一些税收优惠当补偿。 中国方面虽然之前受了损失,但考虑到中坦几十年的合作基础 —— 从当年的坦赞铁路开始,中国工程师就曾在非洲扎根修路,不少人甚至永远留在了那里 —— 还是同意了重新合作。 到 2025 年 4 月,巴加莫约港终于再次开工,哈桑总统在开工仪式上说:“我们跟中国的伙伴关系很珍贵,得一块儿奔好日子去。” 现在工地上又有了机器的轰鸣声,分阶段推进泊位和航道建设,周边民众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所以说,国家发展从来不是靠 “巴结谁” 就能成的,得找真正愿意掏真金白银、给真技术的伙伴,还得看能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在的好处。 大家觉得,坦桑尼亚这场折腾给我们提了啥醒?国家发展该选表面好听的承诺,还是实实在在的帮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为了巴结英日,坦桑尼亚撕毁中国百亿投资项目,发现被耍后,这个东非国家又急忙转身,
往事趣谈纪录
2025-09-24 15:18:58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