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一位叫哈贝尔的德国医生旅居北京时,从中药铺开了一些龙骨作药引。在敲碎这些龙骨时,从中发现一小块酷似人类牙齿的骨头,凭着职业敏感度,哈贝尔认为这不是一块普通的骨头。 十九世纪末期,北京作为清朝首都,汇聚了大量外国人,包括从事医疗的欧洲医生。1900年前后,德国医生哈贝尔在北京居住,主要处理当地患者的疾病。当时,北京的医疗体系结合中西方法,中药铺遍布城区,售卖各种矿物和动物残骸作为药材。龙骨是常见物品,由乡村挖掘的古生物化石制成,用于治疗多种病症。 哈贝尔对本地药材产生兴趣,经常从药铺购买样本进行检查。这种行为反映了西方学者对东方传统的探索倾向。北京的社会环境正处于义和团事件后,外国人活动受限,但医疗工作者仍能接触市场。哈贝尔的住所位于外国人聚居区,方便他收集材料。这些龙骨多来自河北等地,农民在耕地时挖出后出售给药商,形成一种经济链条。哈贝尔的职业背景让他注重细节观察,推动他进一步分析这些物品。 哈贝尔从北京药铺购得龙骨后,开始敲碎它们以便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一块碎片形状类似人类牙齿。作为医生,他凭借解剖知识判断这不同于普通动物骨骼。1900年,这种发现引发他对化石的关注。他继续收集更多龙骨样本,进行分类和记录。次年,他从多家药铺获取额外材料,比较不同来源的差异。有些龙骨呈长条形,其他则更圆润。他通过敲碎方式提取碎片,筛选出异常部分。其中,一块显示出牙冠宽阔特征,根部有矿化迹象。这些特征符合古人类牙齿的描述。哈贝尔将样本保存完整,避免损坏。1902年,他扩展收集范围,记录骨骼密度和颜色变化。 次年离京时,他将这些材料带回德国,交给古脊椎动物学家施洛塞尔教授。施洛塞尔在实验室中测量牙齿尺寸,使用工具分析内部结构。团队确认其中一颗为上第三臼齿,年代估计在20万至70万年前。这项分析于1903年发表,指出牙齿可能属于古猿人。施洛塞尔面临学术质疑,因为当时保守观点盛行,许多学者要求更多证据。他收集相关文献,继续比较与已知样本的相似点。尽管压力存在,他坚持小型范围分享结果。样本存放在实验室,成为后续研究的基础。多年后,新一代学者审视这些记录,推动进一步调查。 哈贝尔的发现直接影响了后续古人类挖掘。施洛塞尔1903年的报告激发了国际兴趣。1918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抵达周口店地区,考察鸡骨山一带。他最初找到啮齿动物化石,但未见人类遗迹。当地农民提供信息,指向附近老牛湾地点。安特生委托奥托·兹丹斯基在1921年至1923年进行挖掘,发现两颗人类牙齿。 这些牙齿形状与现代人不同,属古人类。消息传播后,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更大规模团队。挖掘扩展到龙骨山洞穴,陆续找出下颌骨和头盖骨碎片。专家鉴定这些为北京猿人,年代约50万年前。
1900年,一位叫哈贝尔的德国医生旅居北京时,从中药铺开了一些龙骨作药引。在敲碎
千百年一叹
2025-09-24 10:32:08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