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火烧连营,刘备败走白帝城,那这么重要的战役,他身边为什么没有牛一点的谋士和武

五代十国志 2025-09-24 10:28:45

陆逊火烧连营,刘备败走白帝城,那这么重要的战役,他身边为什么没有牛一点的谋士和武将呢? 白帝城永安宫的烛火摇曳。63岁的刘备攥着诸葛亮的手,声音发颤:“丞相,朕……” 这场让蜀汉折损数万精锐、彻底失去争霸中原资本的夷陵之战,至今被人翻来覆去琢磨:明明带着“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的劲头,为啥身边连个能兜底的谋士武将都没有?连东吴新秀陆逊都能一把火烧掉他七百里连营? 一、“能打的都在忙”:再牛的团队,也得学会“排兵” 很多人替刘备喊冤:“这么大的仗,咋不带诸葛亮、赵云?”其实人家不是不想带,是真离不开。 诸葛亮是蜀汉的“总调度”。出征前他拽着刘备的袖子直劝:“别急着打!孙权刚占了荆州,肯定怕咱们联合曹魏报复,这时候该派人说和,稳住东边,再慢慢图谋。”刘备不听,诸葛亮只能留守成都——要管粮草运输、盯南中少数民族会不会趁乱造反、还得防着曹丕从北边偷袭,这摊子离了他,蜀汉早乱套了。 赵云更憋屈。他主动请缨要当先锋,刘备却把他派到江州(今重庆)当“救火队长”。为啥?赵云是出了名的“稳”,当年长坂坡单骑救主、入川时安抚百姓,最擅长稳局面。刘备留他在后方,就是怕曹魏趁自己主力在外,从北路杀过来——后来刘备败退白帝城,第一个派的信使就是去江州找赵云,足见这步棋有多重要。 再看其他能臣:关羽丢了荆州被杀,张飞出征被部下砍了脑袋,马超病死,黄忠更早就没了。剩下的年轻将领呢?关兴、张苞跟着上了战场,可都是二十来岁的小年轻,哪见过这阵仗? 二、“为兄弟报仇”的代价:情绪上头,再聪明的人也会输 刘备为啥铁了心要打东吴?表面是给关羽报仇,实则是被“兄弟情”冲昏了头。 诸葛亮、赵云、黄权轮番劝:“现在曹丕刚篡汉,天下人都盯着咱们。东吴杀了关羽,但咱们和孙权还能谈条件,荆州未必不能慢慢要回来。”刘备拍着桌子吼:“朕和云长桃园结义,他死了,朕能忍?” 对手陆逊就冷静得多。刘备骂他“黄口小儿”,他低头回信装孙子;蜀军步步紧逼,他下令“谁敢出战就斩谁”——等你气消了、兵疲了,老子再动手。后来火烧连营,陆逊说漏嘴:“我就是等你们求战心切,自己露出破绽。” 三、“七百里连营”的坑:再牛的经验,也抵不过规律 刘备败得最惨的,是他的“扎营策略”。 为了避暑热,他让蜀军沿着山林扎营,从巫峡到夷道,绵延七百里。曹丕听说后直接笑出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拒敌?” 为啥?山林里全是枯枝败叶,风一吹火星子就窜;营寨之间隔太远,一个点着了,其他根本救不了。 随军的将领更惨:前锋冯习、张南带着人冲在最前,结果被陆逊火攻堵在山谷里,全军覆没;江北的黄权更冤——他带兵防备曹魏,结果刘备败退切断了退路,想回蜀汉被拦,想投孙吴人家不要,只能降魏。 网友吵翻:是“情义误国”,还是“生不逢时”? 这事放到网上,网友分成了两派: 有人说刘备“太感情用事”:“当皇帝了还想着兄弟,公司都快没了!” 也有人替他委屈:“荆州丢了,兄弟死了,换谁能冷静?” 其实都有道理。创业者最难的,就是在“人情”和“理性”间找平衡。刘备对关羽的情义是真的,想夺回荆州的战略也是对的,但他错在——用错了时机,带错了人,更低估了对手。 结语:比“缺人”更可怕的,是“缺清醒” 夷陵之战的败局,从来不是“没带谋士武将”那么简单。它暴露的是一个创业者的致命短板:被情绪绑架、被经验束缚、没看清团队的极限在哪。 #三国演义# #刘备# #陆逊# #诸葛亮# #赵云# #关羽# #张飞# #关羽# #赵云##马超# #黄忠# #诸葛亮# #夷陵之战#

0 阅读:0
五代十国志

五代十国志

乱世中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