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宣布!9月23日,安理会巴以问题高级别会议开得有点尴尬,以色列直接撂挑子不

物规硬核 2025-09-24 02:42:06

以色列宣布!9月23日,安理会巴以问题高级别会议开得有点尴尬,以色列直接撂挑子不来了,理由很简单:当天是犹太新年,全国都在放假。   这可不是普通假期,犹太新年是犹太人最神圣的节日之一,相当于我们的春节,家家团聚,各行各业确实都在休息,但选择在这么重要的国际会议上“请假”,难免让人多想:是真过节,还是有意回避?   说起来,以色列和联合国特别是安理会的关系一直有点微妙,自从1949年加入联合国以来,以色列没少抱怨联合国对其有偏见。   安理会通过的巴以问题决议,常常让以色列感觉“被针对”,这么一想,借节日之名避开可能的不利场合,倒也是个聪明的外交策略。   眼下巴以局势正敏感,加沙地带冲突阴影未散,和平进程停滞不前,以色列这一“缺席”,既避免了直接面对可能的集体批评,又绕开了与各方代表的正面交锋。   这招“合理缺席”,在外交场上并不新鲜,各国都有过类似操作:有的是“日程冲突”,有的是“技术原因”,表面理由冠冕堂皇,背后都是政治计算。   不过,这种策略也有风险,以色列不来,巴勒斯坦代表可就畅所欲言了,中立国家的观感可能会受影响,而且,老是缺席重要会议,会不会让国际社会觉得以色列缺乏合作诚意?长远看,这可能会给未来的外交努力埋下隐患。   这场“缺席风波”其实暴露了多边外交的一个现实困境:当国家觉得某个国际平台对自己不公时,是继续参与争取话语权,还是干脆一走了之?以色列的选择显然倾向于后者。   说实话,以色列这次“因假缺席”挺有意思的,表面看是文化尊重,深层看却反映了当代外交游戏规则的变化,从“每场必到”转向“精准出席”。   传统外交讲究“在场即力量”,但以色列这次展示了另一种思路:有时候,不去比去更有力量,明知山有虎,何必偏向虎山行?如果预判某个场合只会给自己带来负面评价,缺席反而能避免给对手舞台。   这种计算背后,是对安理会这个平台的实际影响力的评估,既然改变不了结果,何必去当“背景板”?   这种现象不止以色列,如今很多国家都在重新评估多边论坛的价值,把精力更多投向直接有效的双边渠道,这既是因为国际格局越来越复杂,也是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物理不在场,照样能发声。   但说实话,这种趋势挺让人担忧的,国际社会本来就需要对话平台,如果大家都只挑对自己有利的场合参与,全球性问题还怎么协商解决?对话成了各说各话,还谈何理解与妥协?   破解这个困局需要双方努力:国际组织要反思自身是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各国也要明白,真正的外交不是只听好话,也要有面对批评的勇气,过节可以理解,但和平进程不能总被“放假”打断。   也许我们需要创新外交参与形式,比如更灵活的会议安排,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既尊重文化习俗,又不耽误重要对话,毕竟,和平对话就像呼吸,中断久了,再续上就难了。

0 阅读:46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