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同意英伟达的芯片只要回到国内建厂,就能卖给中国。一出政策,中国立马反击:只要

冥王星的主人 2025-09-23 23:07:37

美国同意英伟达的芯片只要回到国内建厂,就能卖给中国。一出政策,中国立马反击:只要芯片在中国生产,不管技术从哪儿来,都得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

美国那边刚放出允许英伟达在华建厂、就能重新给中国卖芯片的消息,中国这边的应对很快就跟上了:只要是在咱们这儿完成生产的芯片,不管它的核心技术是来自美国还是别的国家,都得清清楚楚标上 “中国制造” 四个字。

而且据《金融时报》报道,英伟达这家芯片巨头已经动起来了,要在上海张江建个大型研发中心。最近有人去张江那边看,发现一栋办公楼外已经挂上了英伟达的巨幅 LOGO,新租的场地不光能装下现在 2000 个在华员工,还特意留了空间,方便以后扩大规模。

之前英伟达的 CEO 黄仁勋还专门跟上海市市长龚正见了面,俩人聊的核心就是这个研发中心怎么落地。业内人都看得明白,英伟达这么干,一方面是照着美国的政策来,走合规的路子;更重要的是,它在华的销售额一直在跌,再不做点动作,这块市场就保不住了。

但有知情人说,上海这个新研发中心主要干的是适配中国客户需求、优化现有产品,还有搞自动驾驶相关的开发。英伟达自己也明确说了,不会把 GPU 的核心设计或者关键技术 IP 拿到中国来改,真正核心的设计和生产环节,还是攥在海外手里。

这种 “海外管核心、国内做适配” 的玩法,说白了就是想在守规矩的同时,把技术壁垒保住 —— 既稳稳拿到中国市场的入场券,又不用担心里边的核心技术泄露。可偏偏中国要求贴 “中国制造” 标签的规矩,正好戳中了这种玩法的要害。

按国际上通常的规矩,产品算哪国制造,一般看最后组装在哪儿就行。但这次中国的要求更明确:哪怕芯片的设计图是美国画的,核心零件是从别的国家运过来的,只要最后是在中国完成生产制造,那它就得顶着 “中国制造” 的身份卖。而且这规矩不是专门针对英伟达的,所有在咱们这儿搞芯片生产的外资企业,都得按这个来。

其实咱们敢定这个规矩,背后是中国芯片市场的分量在撑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4 年咱们这块市场规模突破了 1.5 万亿元,占全球的 32%。这么大的盘子,咱们当然有底气定自己的产地规矩。

这对英伟达来说,其实是个两难选择:要是不跟咱们合作、不在华生产,那千亿级的市场就没了;可要是接受贴 “中国制造” 的标签,就得跟咱们本土的芯片品牌共用一个标签,时间长了,它之前那种 “技术高人一等” 的优越感,慢慢就没了。

美国这政策本身就挺矛盾的。之前把芯片出口管得那么严,英伟达在华的服务器芯片销量一下子跌了四成多,逼得英伟达不得不跟美国政府施压,求着松口。现在虽然允许建厂了,却又卡着核心技术不让出,说白了就是 “有限开放”—— 既想让企业赚钱,反过来补贴美国本土的技术研发,又不想让中国拿到完整的芯片产业链能力。也正是这种矛盾,给了咱们政策介入的空间。

再看上海这个研发中心的定位,其实更能说明问题。它主要负责产品验证和本地化优化,跟咱们想提升本土制造水平的需求,本来还能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可 “中国制造” 标签一加上,这种平衡就被打破了。

因为这个标签会把外资企业的生产,跟中国的产业品牌紧紧绑在一起。消费者买的时候,慢慢就会觉得 “中国造的芯片也靠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看到是海外品牌就觉得技术一定更好。

行业里的分析师看得很透,这场掰手腕的核心不是谁的技术厉害,而是谁能说了算,谁能主导产业链。美国想靠 “让你建厂换市场” 来保住技术霸权,中国则是用 “贴中国制造标签” 来抓制造的话语权。

英伟达现在的选择,其实就是很多外资科技企业的缩影:一边是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不想放弃;另一边是美国对核心技术的管控,不敢越线。只能在中间找生存空间,同时还得跟着咱们的规矩来调整。

要是把中国这举动简单当成 “反击”,那就太浅了。要求贴标签本质上是在重新定义全球产业链的分工 —— 它在告诉所有人:制造环节不是没价值的,有大市场、有制造能力的国家,就该在产业规则里有更多话语权。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冥王星的主人

冥王星的主人

你喜欢的,就是我想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