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加沙”强度接近地球上限?气象专家紧急辟谣! 面对这场被称为“风王”的超强台风,专家们不得不在防灾提醒的同时,亲自下场破解网络流传的夸张说法。 “台风‘桦加沙’的强度已接近地球所能产生的上限!”随着超强台风“桦加沙”逼近华南沿海,这类耸人听闻的说法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海平公开表示,“桦加沙”的登陆强度预计不及2014年的“威马逊”,与2018年的台风“山竹”相当。 上海亚太台风研究中心主任汤杰更是直接指出,所谓“接近地球上限”的说法“很不科学,很不妥当”。事实上,这场被冠以“地球上限”帽子的台风,正考验着中国沿海地区的应急防御能力。 01 风暴实况:“风王”的威力与局限 台风“桦加沙”自生成起就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增强速度。根据气象监测,这个于18日夜间在菲律宾以东暖洋面生成的风暴,在两天内完成了强度“四级跳”。 截至23日5时,其中心位于广东省阳江市东偏南方向约750公里的洋面上,近中心最大风力已达17级(5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20百帕。 这个被气象专家称为今年西北太平洋“风王”的台风,确实拥有超常规的破坏潜力。它的七级风圈半径达到340-360公里,覆盖云系直径甚至超过了1000公里。如此庞大的体型意味着它不仅是一个点的威胁,而是面的破坏。 但专家们强调,即使是这样规模的台风,也远未达到所谓的“地球上限”。王海平指出,2014年的“威马逊”才是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而“桦加沙”的强度预计只与2018年的“山竹”相当。 02 谣言破解:地球上限说的不科学之处 社交平台上流传的说法称,“桦加沙”最低中心气压为905百帕,“接近地球所能产生的上限”。这一表述遭到了气象专家的明确反驳。 汤杰主任直接指出这类说法“不科学”。地球大气环境复杂多变,不存在统一的“强度上限”。台风强度受海洋温度、垂直风切变、高层流出通道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海域、不同季节的台风强度存在较大差异。 从历史数据看,西北太平洋曾出现过比“桦加沙”强度高得多的台风。1979年的台风“泰培”中心气压曾低至870百帕,远超“桦加沙”的920百帕。 气象专家分析认为,“桦加沙”强度的确强劲,但其形成机制并不特殊。它起源于海温超过29℃的暖洋面,暖水层深厚,为台风发展提供了充足能量。同时,垂直风切变较弱的环境有利于其暖心结构维持,从而持续增强。 03 气候背景:临界点与极端天气的新常态 尽管“地球上限说”被证伪,但专家们承认,全球变暖确实在增加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 世界气象组织2025年初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平均温度已比工业化前高出1.55°C,确认2024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更令人担忧的是,2025年至2029年间,全球气温预计将持续接近或刷新纪录。 清华大学教授陈德亮院士在“2025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大会”上警告:“全球气候变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超过临界点时会产生很突然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不可逆的。” 科学家已识别出地球气候系统的15个临界点,其中9个已处于或接近临界状态。这些临界点包括亚马孙雨林、北极海冰、格陵兰冰原等关键组成部分。一旦突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全球气候发生突然且不可逆的变化。 04 防御应对:沿海地区严阵以待 面对来势汹汹的“桦加沙”,沿海各地已迅速行动。广东江门市已于21日8时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全市市县镇村四级超过6000名三防责任人已全部到位,670余支应急救援队伍、1.8万多名救援人员集结待命。 江门市已部署对全市超过1700个室内应急避难场所进行检查,准备应对大面积人员转移避险安置。铁路部门也宣布逐步停运江西、福建两省往返广东的部分旅客列车。 气象部门预测,“桦加沙”将在23日夜间至24日带来最强风雨影响。广东南部将普遍出现大暴雨天气,广东中西部沿海地区可能面临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的三重威胁。 专家提醒,公众应迅速做好防风加固措施,特别是对建筑工棚、户外广告牌、道路绿化树木和玻璃门窗等进行加固。台风影响期间,应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尤其是远离海边和山区。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台风“桦加沙”正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继续向广东中西部沿海靠近。广东南部地区将普遍出现大暴雨,广东中西部沿海地区将面临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的三重威胁。 尽管世界气象组织警告未来五年全球气温将持续接近或刷新纪录,但专家强调,应对每一次台风威胁仍需基于科学评估,而非夸大其词。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科学防灾减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台风桦加沙 台风等级 台风桦 7级台风
“桦加沙”强度接近地球上限?气象专家紧急辟谣! 面对这场被称为“风王”的超强台
南熙谈娱
2025-09-23 20:45: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