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沉思80年,发现一个惊天秘密。特朗普说,美国打赢了一战,也打赢了二战,但是很奇怪后来就没赢过了。 从1789年到1947年,美国军事部门一直叫战争部,这158年里靠它打出了大片江山。1947年改叫国防部后,美国的战争运道似乎真就变了味。 公章换了,打仗的逻辑也跟着变了,以前是开战就能实实在在拿到好处,后来却常常陷入"打赢了却没赢到"的怪圈。 1898年的美西战争堪称战争部时代的经典之作。这场仗打了短短4个月,美国就把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菲律宾、波多黎各和关岛全收入囊中,还顺手吞并了夏威夷。 美国军舰"缅因号"在古巴海面一炸沉,国会就找到了开战借口,海军在马尼拉湾全歼西班牙舰队,陆军在古巴的埃尔卡纳和圣胡安山轻松取胜,整个过程干净利落。 根据《巴黎和约》,美国只花了2000万美元补偿款,就获得了横跨两大洋的殖民地,这种"开战即得地"的买卖实在划算。 列宁把这场战争称为"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但对当时的美国来说,战争目标简单直接:抢地盘、扩市场,赢了就能把国旗插在新的土地上,民众看得见摸得着。 可到了国防部时代,战争的味道就变了。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美军投入了大量兵力,伤亡约3.6万人,打了三年多,最后却在38线附近停战,既没占领朝鲜半岛,也没能阻止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张。 这场战争成了"平局"的代名词,说好的"遏制共产主义"目标到底实现了多少,谁也说不清。 更有意思的是,这场战争让美国军工复合体尝到了甜头,政府与军工企业的合作模式被机制化,为后来的军事扩张铺平了道路。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更能说明问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南联盟发动了78天的空中打击。 表面上是为了"保护人权",实际上是为了推进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同时给军工企业创造需求。战争倒是达成了让米洛舍维奇政权倒台的目的,可巴尔干半岛的民族矛盾至今没解决,反而让欧洲安全彻底绑上了北约的战车。 洛克希德 - 马丁这些军火商忙着增产赚钱,美国纳税人却要为这场耗资巨大的战争买单,普通民众根本看不到任何实际好处。 这种转变背后,是战争逻辑的根本变化。战争部时代,打仗就像做买卖,投入多少兵力,能拿到多少土地、资源,账算得明明白白。独立战争赢了约克镇,美国就有了立国之本;美墨战争赢了,国土一下子扩大了三分之一。 那时候全国上下目标一致,打赢了大家都能分杯羹,民众支持度自然高。 改叫国防部后,战争目标越来越虚。一会儿是"推广民主",一会儿是"反恐",这些目标看不见摸不着,既没法量化,也没法验收。 更麻烦的是,军工复合体这个"怪兽"缠上了战争决策。艾森豪威尔早就警告过要警惕这个由军方、军火商和政客组成的利益集团,可他们还是越做越大。 过去20年,美国军工企业光游说费用就花了25亿美元,1700多名国防部官员跳槽到军火商那里拿高薪,形成了一个"打仗 - 赚钱 - 再打仗"的恶性循环。 现在的美国战争,更像是给军火商打工。阿富汗战争打了20年,花费万亿美元,五大军工巨头拿到了2.02万亿美元的拨款,最后却灰溜溜地撤军,塔利班重新掌权。 这种"为战争而战争"的模式,哪还有当年战争部时期"打一场赢一场"的风光? 从战争部到国防部,不光是名字变了,更是战争性质的转变。以前是为国家生存和扩张而战,目标明确,收益实在;现在更多是为地缘政治和资本利益而战,目标模糊,代价高昂。 特朗普说美国后来没赢过战争,其实是说现在的战争再也带不来当年那种实实在在的好处了。 公章换了,心气散了,战争成了少数人的摇钱树,却让整个国家买单。这种转变,恐怕就是美国建国以来最大的战略迷失。
美国沉思80年,发现一个惊天秘密。特朗普说,美国打赢了一战,也打赢了二战,但是很
真实安德烈
2025-09-23 19:13:44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