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拒绝技术转让后,日本接盘越南铁路项目,范明政高兴太早了 越南总理范明政这次真

瑶音凝碧霄 2025-09-23 18:43:11

中国拒绝技术转让后,日本接盘越南铁路项目,范明政高兴太早了 越南总理范明政这次真以为捡到宝了,满面春风地宣布高铁动工在即,可他恐怕忘了掂量一下,接盘的是谁,付账的又是谁。 今年4月,范明政在河内主持政府会议时,语气中难掩兴奋,他大手一挥,要求各部门加快南北高铁项目审批,力争2025年底前正式开工。 这位越南总理甚至把时间表精确到月份,本月完成招标规则,下月送国会审议,看他那副志在必得的样子,仿佛这条延宕了24年的铁路终于要修成了。 然而,当镜头拉远,当数字摆上台面,这份喜悦就显得格外刺眼,这真的是越南的胜利吗?恐怕未必。 日本确实接盘了,但开出的条件足以让任何理性的决策者倒吸一口凉气,670亿美元的总投资,这个数字已经占到越南GDP的15%。 要知道,即便是财大气粗的发达国家,面对如此比例的基建投资也会慎之又慎,更要命的是工期。 整整16年,预计要到2041年才能完工。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越南要为一个可能在建成时就已经技术落后的项目,背负起相当于国民经济七分之一的债务。 日本新干线的技术确实成熟,但其造价是中国高铁的近6倍,当邻国用五分之一的成本建起四通八达的高铁网时,越南却要为"技术自主"的虚名付出天价。 中越谈判的破裂并非偶然,越南从一开始就把技术转让作为合作的前提条件,要求中方不仅要建设铁路,还要无偿转让核心技术,提供全套培训。 这种近乎技术勒索的要求,触碰了中国的底线,高铁技术是我国花费二十年时间、投入巨额资金、经过无数次试错才掌握的国家战略资产。 越南想要的不是合作,而是白拿,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我国的拒绝是必然的,因为真正的合作应该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而不是单方面的索取。 越南的这种执念,本质上是一种技术焦虑症,他们担心一旦采用中国技术,就会永远受制于人。 但这种担忧恰恰暴露了决策层的短视,越南现有的铁路系统还停留在米轨时代,最高时速不过50公里,连基本的标准轨都没有普及。 在如此薄弱的产业基础上,即便拿到了技术图纸又能如何?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没有熟练的技术工人、没有配套的研发体系,所谓的技术转让不过是一堆废纸。 更讽刺的是,当越南还在为技术独立性纠结时,整个东南亚的高铁版图正在快速成型,而越南可能成为这张网络中的空白。 最能体现越南困境的,是其自相矛盾的两头下注策略,一方面,南北高铁项目高调宣布与日本合作,摆出一副要摆脱中国影响的姿态。 另一方面,正在推进的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项目,采用的依然是我国标准轨距。 这种精神分裂式的决策暴露了越南的真实处境:高铁是面子工程,必须体现自主,但实际的运力需求和与中国市场的连接,还是离不开中国标准。 范明政试图在政治正确和经济理性之间走钢丝,但市场不会为这种投机买单。 当中老铁路的列车呼啸而过,当雅万高铁创造了东南亚速度,当泰国、马来西亚纷纷加入我国主导的铁路网络时,越南还在为一个可能永远无法收回成本的项目沾沾自喜。 中南半岛的高铁版图正在成型,而越南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策略,很可能被排除在区域一体化的大门之外。 到那时,范明政再想搭上这趟快车,恐怕连站台都找不到了,时间窗口正在关闭,机会成本与日俱增。 最讽刺的现实是,即便日本愿意进行某种程度的技术转让,越南也未必有能力消化。 高铁不是买几台机器、学几个操作流程就能掌握的技术,它需要材料科学、精密制造、系统集成、运营管理等全方位的能力支撑。 越南既没有日本那样的工业基础,也没有中国那样的学习能力和市场规模,花670亿美元买来的,很可能只是一条造价昂贵、技术即将过时、运营成本高昂的铁路。 等到2041年建成时,世界高铁技术可能已经更新了好几代,而越南还在为这笔巨额债务买单。 来源:观察者网2025-03-25洁文:越南自主研制高铁,参考韩国模式? 国际在线2023-01-20造价600多亿美元,全长1559公里,越南要求日本协助建设南北高铁

0 阅读:49
瑶音凝碧霄

瑶音凝碧霄

瑶音凝碧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