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同意英伟达的芯片只要回到国内建厂,就能卖给中国。一出政策,中国立马反击:只要

寒星点墨海渺 2025-09-23 16:08:46

美国同意英伟达的芯片只要回到国内建厂,就能卖给中国。一出政策,中国立马反击:只要芯片在中国生产,不管技术从哪儿来,都得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 中美芯片拉锯战升级,美国刚松口让英伟达本土建厂的产品卖回中国市场,谁知中国这边一纸规定砸下:在境内生产的芯片,全得标上“中国制造”,技术来源再牛也得认!这背后,是算力博弈的深水区,全球供应链会否就此重塑? 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搞出新规,禁止高性能AI芯片像A100和H100出口到中国大陆和香港。 这不光卡脖子,还直接让英伟达的订单掉队,营收直线下滑。企业那边急了眼,赶紧为中国市场调低算力,推出H800和A800型号。 可2023年10月,这些“降级版”也被拉进黑名单。 美国这套操作,表面是维护所谓技术优势,骨子里就是想掐断我们先进算力的进口渠道,拖慢中国AI产业的腿。 转眼到2025年,美国政策开始摇摆。4月,他们暂停H20芯片对华出口,这款芯片本是为中国量身定制,算力被压到刚好绕过管制线。 英伟达的库存堆积,市场份额眼瞅着溜走。硅谷那边压力山大,高层频频进出华盛顿,游说决策层松绑。 结果呢,7月底到8月初,风向变了。8月8日,美国官方放话,批准英伟达出口特定芯片到中国,但有个条件:这些芯片得在美国本土工厂生产。 更绝的是,英伟达还得把中国销售收入的15%上缴给美国政府。 特朗普8月11日公开表态,这笔分成就是为美国“创收”。 听起来像让步,其实是变相加税,企业成本更高,竞争力照样受损。 这政策一出,英伟达立马行动。亚利桑那工厂加班加点,本土生产链条启动,首批H20芯片瞄准中国市场。 他们盘算着,靠这个能稳住中国那块大蛋糕,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地,英伟达收入四成靠这儿。 可美国这步棋走得太自以为是,以为本土建厂就能绕过管制,忽略了全球产业链的复杂性。结果,中国这边不慌不忙,很快就给出回应。 我们半导体行业协会早有准备。早在2025年4月,就发了通知,明确原产地规则:只要芯片在中国境内完成关键生产环节,不管上游技术从哪儿来,都必须标上“中国制造”。 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基于海关和国际贸易惯例,维护产业主权。政策落地那天,合肥代工厂直接调整标签系统,所有组装线上的产品一律贴标。 英伟达的芯片就算在美国设计,在中国封装,也得认这个身份。表面看是小事儿,实际等于堵死美国的高关税壁垒,还逼着外资把制造链条往中国拉。 而8月政策刚松,9月上旬,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就指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罚款不说,还限制其在华销售。 9月18日,更重磅:北京禁止主要科技企业采购英伟达AI芯片。 这下,英伟达的H20出口梦碎了大半。企业代表紧急开会,重新评估供应链,部分订单转向本土组装,以符合标签要求。 我们这边呢,国产芯片加速上位。华为昇腾、寒武纪等系列,性能直追国际,价格亲民,沙特和国内订单刷刷上涨。 从2015年“中国制造2025”启动,我们就定下自力更生调子,目标是核心材料国产化率到2025年达70%。 美国一层层围堵,反而推我们跑得更快。半导体协会的规则,不是针对谁,而是守护产业链安全。外资企业尝到甜头,越来越多把工厂安在中国,合肥、上海成热土。 长远说,美国这套管制像把双刃剑。短期卡我们脖子,长期伤自己企业。英伟达营收依赖中国,政策反复让市场信心崩盘。 全球芯片成本水涨船高,技术进步慢半拍。我们则借东风,深化自主创新,构建完整生态。

0 阅读:63
寒星点墨海渺

寒星点墨海渺

寒星点墨海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