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传来一则消息! 9月21日,菲律宾马尼拉爆发大规模民众抗议活动,核心诉求直指一桩涉案金额高达1185亿比索(约合20亿美元)的防洪资金腐败丑闻。 这场抗议的导火索,是那笔消失的1185亿比索防洪资金,这笔本应用来加固堤坝、保护民众免受台风洪水侵袭的钱,最终变成了政客海外账户里的数字和承包商手中的回扣。 连吕宋岛卡巴那端市那座花了87亿比索建的防洪堤坝,都在去年12月台风“桃芝”过境时垮塌,露出里面填充的塑料瓶和碎石。 面对这样的局面,马科斯政府在9月初成立了基础设施独立调查委员会,声称要彻查基建腐败问题。 可这个委员会刚成立,就被网友找出了问题:六位成员里有三位曾为现政府提供过法律服务,牵头的卡皮奥大法官还出现在某涉案建筑公司的法律顾问名单里。 这样的人员构成,让民众对调查结果根本不抱期待。 再看看菲律宾在透明国际2024年全球腐败感知指数上的排名,第114位的成绩比前一年还降了一名,在亚太地区处于下游水平,这样的反腐基础,想查出点实质性结果难度不小。 其实,防洪工程里的腐败早就是公开的规则。参议院听证会上,承包商迪萨亚夫妇就说,想拿到防洪项目合同,得先把项目总额的四分之一作为“好处费”送给议员和官员。 就像马尼拉湾的防波堤项目,施工方把本该用的高强度混凝土偷偷换成低标号的,实际强度连设计标准的一半都不到,可造价反而涨了40%。 荒唐的是,有些防洪项目只存在于文件上,账面上写着“已完工并付款”,但到实地一看,连地基都没打,完全是“幽灵工程”。 菲律宾大学工程系教授阿尔瓦雷斯算过一笔账,全国防洪设施实际能用的还不到设计标准的三成,每年浪费的钱,相当于普通菲律宾公务员两百年的工资总和。 社交媒体成了民众发声的重要渠道。一群自称“反腐猎人”的网友,在网上扒出了不少涉案人员的猫腻:有承包商的子女在海外晒跑车、开豪华派对,视频里的限量版手表价格,抵得上普通家庭好几年的收入。 还有议员的亲属名下突然多了好几套海外房产,买房时间刚好和某防洪项目中标时间重合。 这些内容被网友拼在一起,配上灾区民众在洪水里挣扎的画面,在社交平台上引发数百万次转发,“万亿比索游行”的话题阅读量很快破了5亿。 马科斯政府后来推出了匿名举报平台,可平台不仅要复杂的身份验证,处理结果也不公开,被网友调侃成“收了举报信就石沉大海的垃圾桶”。 和邻国印尼比起来,菲律宾的反腐力度差距很明显。印尼肃贪委前段时间刚查处了一起朝觐配额腐败案,涉及1万亿印尼盾,不仅冻结了涉案人员的资产,还及时阻止了关键人物出国,整个调查过程全程公开,最后有23人被判刑。 而菲律宾这边,17名被曝光通过亲属账户收受回扣的众议员,至今还在正常上班,国会只是说“会内部处理”,连公开调查进度都做不到。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说,不是菲律宾没有反腐的法律,是执行法律的人,很多都站在了腐败那一边。 军方的态度也很微妙。9月12日,军方就宣布进入最高级别的红色警戒,五万多名警察和士兵被部署到抗议现场周围,可从头到尾没采取强硬镇压措施。 这种情况让人想起1986年的人民力量革命,当时就是军方倒戈,成了压垮老马科斯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在小马科斯想通过在南海制造话题转移民众注意力,结果菲律宾船只被水炮驱离的视频传到网上,反而让民众更愤怒,觉得政府“对内贪腐,对外又没能力”。 腐败带来的苦果,最后都落到了普通民众身上。比科尔地区的农民本来靠种水稻谋生,因为防洪失效,每年雨季都要被淹,只能改种耐涝的玉米,可今年雨季还是有23个村庄被淹,玉米也几乎绝收。 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后来公开批评政府反腐不力,说众议院议长马丁·罗穆亚尔德斯辞职只是做样子,国会里的腐败分子该干嘛还干嘛。 要知道,莎拉·杜特尔特之前是马科斯的盟友,现在公开唱反调,也说明统治集团内部已经出现分裂。她的车队后来在南部遭人投掷燃烧瓶,虽然没人受伤,但也能看出局势有多紧张。 现在的菲律宾,就像那座垮掉的防洪堤坝,表面上还维持着完整,内部早就被腐败蛀空了。1185亿比索的防洪资金丑闻,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长期制度缺陷的结果。 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想要的不只是惩罚几个腐败官员,更是希望能改变这种“贪腐常态化”的现状。 信息:法媒:马科斯表弟辞职后,菲律宾再爆发抗议活动,军方宣布“红色警戒”状态 财联社2025-09-21 12:21
菲律宾传来一则消息! 9月21日,菲律宾马尼拉爆发大规模民众抗议活动,核心诉
波览历史
2025-09-23 11:45:54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