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干,印度还在修路。 中国1990年没高铁,但有厂子;印度2024年有手机店,没芯片厂。 印度人口多,但能干活的少。 中国工人能拧螺丝,印度工人得先学会认数字。 中国修一条高速,一年通;印度修一条,十年卡在征地官司里。 中国工厂半夜三更还在亮灯,印度工厂停电三次,老板骂完也得等明天。 印度IT牛,但连呼吸机阀门都要从中国进口——不是技术差,是根子上没长出制造业的骨头。 中国每十个年轻人里有六个上大学,其中四个是工科;印度十个年轻人里三个识字,两个想当公务员。 土地归国家,说征就征,中国能一口气建出100个工业园;印度一块地,七家法院来回扯皮,投资人等得头发白。 中国有“五年计划”,印度有“五年口号”。 计划落地了,口号还在PPT里。 印度GDP数字看着大,但真金白银的产能,差着整整一代人。 中国靠流水线养活了8亿人,印度靠叫卖和外卖养活了13亿人。 别再说印度是“下一个中国”——中国当年是拼命造东西,印度现在是拼命发推文。 印度有世界最大青年人口? 对,但一半在刷TikTok,三分之一在等政府发饭票。 中国制造业是“系统”,印度是“拼图”——缺一块,全盘瘫。 你看到的印度是硅谷精英、IT外包、仿制药出口;你看不见的是,一个工人要走五公里去上班,因为公交半小时一班,还老坏。 中国从“世界工厂”到“科技工厂”,一步没停;印度还在问:“我们能不能先当比GDP,比谁家的工人能连续上12小时班还不罢工——中国赢在忍耐力,印度赢在抗议力。 印度不是慢,是卡在了1947年的制度里,动不了。 中国把人当资源,印度把人当负担。 你买一部iPhone,产地写“印度组装”——可里面70%零件,是从中国运过去的。 印度不是没机会,是机会来了,它先开个会,再发个声明,等法院批复,再等选民投票。 中国用三十年建起一个世界,印度用四十年,还在为修厕所争论要不要拆庙。 别羡慕印度的民主,那民主是给有钱人投票用的,穷人连选票都拿不稳。 印度想学中国? 先问问种姓制度答不答应,问问地方邦长答不答应,问问每天停电六小时的工厂答不答应。 不是印度不行,是它背的包袱,比中国多了一整部殖民史、一部宗教法、一套官僚迷宫。 中国崛起是干出来的,印度崛起还在等“共识”。 等共识? 等来了,黄花菜都凉了。
中国在干,印度还在修路。 中国1990年没高铁,但有厂子;印度2024年有手机店
剧海拾贝人
2025-09-23 11:32:38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