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国家要打击捞女?近几年异常的男女关系导致国家的结婚率,出生率大幅下降,已经影响到了国家的人口安全! 翟欣欣案的最新判决结果出来那天,估计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刷屏了。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处翟欣欣有期徒刑十二年,这个结果让很多人拍手称快。 从2017年程序员苏享茂跳楼案曝光至今,这起引发全社会关注的案件终于画上了句号。 但背后的问题远未结束,职业捞女现象不会因此而彻底终结,这个现象已经加剧了本已严峻的结婚率和出生率下滑问题。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仅为610.6万对,创下45年来新低,而202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继续下滑,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5.9万对。 与此同时,新生儿数量也逼近800万关口,人口危机若隐若现。 当人口数量和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劳动力缺口、消费下滑、养老负担加重,这些都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 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家这两年密集出台措施,从鼓励婚育到坚决打击“畸形男女关系”,尤其是所谓的“捞女”现象。 婚姻本来是建立家庭、传承文化、抚养子女的重要纽带,可翟欣欣案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也就有越来越多年轻人觉得感情已经没法建立在平等和互信的基础上,结果就是他们干脆选择不结婚、不生孩子。 这种趋势如果不加以改变,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无疑是巨大挑战。 今年全国妇联就专门提出,要加强对年轻群体的婚恋观教育,倡导理性、平等、负责任的感情观,避免把物质绑架到婚姻的核心位置。 人民日报也做过评论,指出把婚姻异化为“金钱与物质的交换”是对家庭观念的扭曲,会直接侵蚀社会信任。 当“捞女式思维”在网络上大肆传播,会进一步加重性别对立情绪,很多男生会觉得结婚就是被“榨干”,很多女生也会觉得婚姻是牺牲自我,久而久之,大家都选择单身,问题就越来越严重。 所以这类现象被纳入专项整治,不仅是道德引导,更是人口战略中的关键一环。 对比国际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单靠经济刺激解决不了低生育率问题,日本和韩国的案例已经清晰证明了这一点,真正起作用的是社会整体氛围和价值观。 中国的优势就在于国家能够整合资源,政策和社会动员力都比较强,如果通过长期努力,把婚恋观重新引导到健康方向,结合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有希望缓解这一趋势的。 国家之所以持续发声打击“捞女”,其背后逻辑很清晰:一方面要遏制婚恋市场的不良风气,恢复男女关系的健康基础,另一方面则是要强化价值观引导,让年轻人重新认识婚姻和家庭的意义。 说白了,国家需要通过综合治理,让社会重新形成积极向上的婚恋氛围,而不是任由资本和流量平台用畸形内容收割年轻人。 今年2月1日也开始施行了《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直接瞄准了捞婚产业链的要害,新规中关于房产分割的条款改变了“结婚加名等于半套房到手”的潜规则。 婚前全款购买的房产,离婚时与配偶无关,婚前首付的房产,共同还贷部分只能获得本金和增值补偿。 打击捞女现象,看似是矫正畸形的婚恋观念,实则是为年轻人创造更健康的婚恋环境。 当婚姻不再充满算计,男女关系不再紧张对立,年轻人才能更愿意走进婚姻、组建家庭。
现在结婚率越来越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评论】【1点赞】
冰雪紫芝恋
维护我们的企业家们豪言“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底气
用户21xxx93
捞女让男人不敢结婚,男人一旦选择错了,轻者倾家荡产,重者牢狱之灾,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婚姻变成高风险行为
游戏人间
女怨男性不负责,男恨女性不纯洁。纯洁的抢着要,越是好人家越不会要被人玩过的,瞎混的是没人想要的,她们也知道没人真想要,婚姻很难好,倒不如做捞女。
悟道者
作为一个外卖员很难想象我这一个小城市居然有“富婆培训班”。我觉得实际就是捞女培训班
用户10xxx69
女拳
缺月梧桐
全国妇联说一个女性在家庭劳动付出中创造的价值一年有124万,如果你一年只赚一百万,你不适合娶老婆,你太亏待自己的妻子了。
乙炔 回复 09-23 20:31
妇联已经被西方敌对势力培养的殖人渗透了。
用户10xxx34 回复 乙炔 09-23 21:59
早该取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