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为啥中美较量没人出来当和事佬?答案其实很简单,这场博弈,最开始是美国想跟

芸霄记史 2025-09-22 22:44:54

[微风]为啥中美较量没人出来当和事佬?答案其实很简单,这场博弈,最开始是美国想跟全世界掰手腕,结果根本没人接招,压力就全落在中国身上,变成了中美单挑。   2018年,那时候美国突然宣布要对中国的几百亿美元商品加税,而且税率不低。   这一下子火药味就出来了。中国当然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反手加征关税,一场贸易战就算打响了。   随后美国节奏一步比一步猛,税单越列越长,目标就是给中国出口来个“釜底抽薪”。   原本美国算盘打得很响,希望能号召盟友一起围堵中国,结果发现大家都各有小心思。   比如欧洲,看似站在美国这边,实际上更在意自己的利益,宁愿去签别的贸易协议,也不想当炮灰。   日本虽然是美国的老朋友,可也清楚自己需要中国市场,贸然站队对自身不划算。   至于东南亚,那就更谨慎了,他们的发展绕不开中国投资,又地理上离中国太近,随便选边站都可能出大问题。   这样一来,美国想搞的“多对一”局面,最后硬生生变成了“中美单挑”。   既然孤身上阵,美国只好继续加码,打着贸易的幌子,实则不断往地缘和军事上转。   所谓“印太战略”就是例子。联合澳大利亚、日本、印度,想在区域里拉起一个大圈子,对中国形成挤压。   与此同时,美军在亚太水域的动作频频,动辄喊着“航行自由”,实际上就是给中国周边制造紧迫感。   而中国的应对也不是光靠硬顶,表面上是打对等关税,但暗地里做的文章更大:加快产业升级,关键零件自己造,市场也慢慢往多元化方向走。   目的很清楚,就是把对美国的依赖降下来,再加上“一带一路”一路铺开,从东南亚到非洲,投资和合作越做越深,中国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结果就是不少国家反而更谨慎了,他们宁愿左右逢源,也不敢轻易被美国拉过去。   2019年在大阪G20上,两国一度达成过“暂缓加税”的共识,看似稍微降温。   但很快,美国把重点转向技术领域,尤其是高端芯片和先进设备,对中国卡得死死的。   面对这种变化,中国只能把自主创新的步子迈得更大,尤其在半导体、新能源这些领域拼命追赶,试图抢回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紧接着疫情爆发,全球供应链乱了套,很多国家医疗物资紧缺,反倒是中国凭借庞大的制造能力扛下了大头,从口罩到呼吸机一应俱全。   这让外界更清楚一个事实,无论国际局势怎么变,中国在全球经济链条中的角色都绕不过去。   而美国那边没打算松手,继续在贸易和科技上压制,中国态度也一样,不在核心利益上让步,尤其在地区安全和发展权利上非常坚定。   久而久之,国际社会的态度就更明确了:一方面要保持跟美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不能放弃跟中国的合作,所以所谓的“合伙围堵”从始至终都没真正成型。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到现在都没人跳出来居中调停?理由其实很直接:大家都明白中美矛盾不是靠一句你好我好就能解决的。   如果一旦投身和事佬,很可能要承担巨额成本和风险,图的也未必是自己的好处。相比之下,保持观望,随势而动,反而更保险。   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中美之间大概率还是摩擦、缓和交替上演。   外部国家不会主动掺和,只会继续小心拿捏分寸,而最终能真正决定局势的,还是两国实力此消彼长的变化。

0 阅读:92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