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引发美元抛售潮?美债再触警戒线,美媒:23万亿流入A股 美联储刚一降息,全球金融圈立马炸开了锅。表面上看,美国股市又创新高,华尔街一片欢腾,但背后却是美元抛售潮暗流涌动,美债危机警报声再度拉响。 而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有国际媒体直接喊出——高达23万亿美元的巨资可能涌入中国A股市场。这场“钱去哪儿”的大戏,真不像以往那样简单。 到底是美元魅力不再,还是A股牛市真的要来了?这背后有怎样的逻辑和玄机?咱们今天就把这摊事儿,掰开揉碎聊明白。 美联储这次降息,初衷是想给美国经济加点油。2025年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有点抬头,美联储只好“松一松”,把利率从4.25%降到4%。但市场反应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美国国债收益率非但没下来,反而节节攀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冲上4.145%,30年期甚至快碰到5%的警戒线。这不是和降息的初衷唱反调吗?原因其实也不难懂。 美国债务山大压顶,政府欠账快39万亿美元,光利息每年就得还1.4万亿。关键是,通胀还不肯“消停”,核心CPI还在3.3%那儿杵着。 再加上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让进口更贵,市场更担心未来钱会不值钱。于是大家都想要更高的利息补偿,这就把美债收益率顶了上去。 债主们也不是傻子。美联储一降息,美元资产吸引力立马缩水。前脚美国政府还在为预算焦头烂额,后脚中国、日本等央行就开始减持美债,仅5月就卖了221亿美元。 美元指数今年已经跌了8%,创下2017年以来最差开局。美国财政部也很无奈,想用回购美债的办法稳住市场,但这点“家底”根本不够用。 如果美债收益率再往上走,很可能会触发华尔街的平仓线,到时候大规模抛售说来就来。 根据权威媒体分析,今年还有近9万亿美元美债要到期,压力山大。过去大家觉得美债是“避风港”,现在却有点变成“风眼”了。 美元降息,资本不再“死守”美国,全球优质资产成了新宠。美联储一松手,美元利差缩小,聪明资金开始往外跑,寻找能赚钱的地方。 美元指数降到96.2点,年内新低,成了资金外流的催化剂。 美国股市虽然创新高,但估值已经水涨船高,标普500的远期市盈率飙到22倍多,超过九成的基金经理都觉得贵得离谱。高盛、渣打等大机构,干脆把人民币资产评级从“中性”上调到“超配”,直接投票支持中国市场。 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水涨船高。因为中美利差收窄,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2025年上半年,外资净买入中国股票和基金超百亿美元,直接扭转过去两年净流出现象。 8月份,全球被动型权益资金流入中国市场达到36.84亿美元。国际分析普遍认为,全球资本正在加快“再平衡”,美股的“超配”地位不再稳固,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成了新宠。 说到最吸睛的,还是那23万亿美元的“超级资金池”。彭博社就直言,中国居民储蓄大约23万亿美元,投资渠道有限,A股估值又有吸引力,这些钱很可能会加速流向股市。 MSCI中国指数的市盈率只有12倍出头,比纳斯达克便宜多了。国际资本担心错过中国科技红利,纷纷加码中国资产。 2025年以来,恒生科技指数相关ETF净流入超7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更直接,九成美国投资者说要增加中国市场敞口。 中国政策也在“开绿灯”,比如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登记要求,降低了投资门槛。 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A股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向好,科技创新如AI等新赛道表现抢眼,进一步巩固了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外资持有A股的总规模也不容小觑,已经接近3万亿元,但占A股总市值还不到3.5%,未来空间很大。 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步伐加快,金融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这让国际资本觉得“进可攻,退可守”。同时,中国经济韧性强、政策透明、科技产业升级快,都让中国资产成了全球资金“避风港”和“增长池”。 当然,全球资金流动也不是没有风险。美国经济要是突然走下坡路,或者碰上什么地缘冲突,美元的避险属性还会短暂回归。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也是一把双刃剑,能吸引外资,但也会让出口压力加大。未来的全球货币格局,大概率会走向多极化。 对中国来说,资本市场只有持续改革开放,才能在国际资金大潮中抓住机遇,真正让A股牛市走得更健康、更长远。 回头来看,美联储降息和美债危机这对“难兄难弟”,其实揭示了美国经济结构性矛盾:高债务、通胀顽固、美元信用隐忧。 全球资金正在悄然重构,A股和中国市场则凭实力吸引目光。每一次资金流动背后,都是全球新格局的缩影。谁能抓住这波风口,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资本市场站稳脚跟。 参考资料:“9月魔咒”已破?华尔街乐观情绪爆棚:美股还将继续走高! 2025-09-22 10:03·财联社
中国,正在逃命;而日本,只能等死!很多人还以为,我们抛售美债,只是普通的金融操作
【14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