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败家”式精确炮击,学学中国吧! 提起迫击炮,很多人印象里还是 “打出去听个响” 的老炮,但最近咱们中国军工搞出的新家伙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 给迫击炮装上 “智能大脑” 后,炮弹不仅能指哪打哪,还能根据不同任务选不同 “导航模式”。 目前咱们为迫击炮研制的三款制导炮弹,既有精度能控制在一米内的激光制导型号,也有靠北斗卫星指路的型号,最有意思的是还有款能 “败家” 式发射的廉价制导炮弹。 这种精准又实惠的技术组合,把迫击炮这老装备的战斗力提升到了新高度。 激光制导炮弹就像给炮弹装了双 “火眼金睛”,在山地训练时,前方观察员用激光照射目标,炮弹在空中飞行时能 “看见” 这个光斑,自动调整方向往目标飞去。 对于在复杂地形作战的步兵来说,这意味着不用再冒着暴露位置的风险反复调整炮位,打完就能快速转移,安全性提高了不少。 北斗卫星制导的炮弹则更适合开阔地带的打击,它的弹体中部有一排微型脉冲火箭,就像自带了小方向盘,飞行中能不断修正轨迹。 哪怕发射时炮位有点偏差,或者遇到风吹干扰,这些小火箭点火调整几下,最后仍能把误差控制在一两米内。 这种炮弹特别适合打击固定目标,比如敌方的火力点或物资仓库,它不需要前方人员持续照射目标,发射后就能自主飞向终点,减少了人员暴露的风险。 咱们的北斗系统在这其中功不可没,稳定的信号让炮弹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准确接收导航信息,这可是咱们自己的技术底气。 不过高精尖的东西往往价格不便宜,真到了需要火力覆盖的时候,全用贵的炮弹也不现实。 咱们的军工专家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搞出了 “简易惯性 + 北斗” 的 PGK 制导型炮弹。 这东西其实是个智能引信套件,能直接拧到普通炮弹上,给老炮弹升级成制导版本。 它不用复杂的火箭修正,主要靠惯性导航和北斗信号配合,虽然精度比前两种稍差,但胜在便宜量大,适合大规模使用。 比如遇到敌人集群冲锋,或者需要压制敌方阵地时,就可以放心大胆地 “败家” 式发射,用密集又相对精准的火力打退敌人,成本却比全用高端制导炮弹低得多。 说到底,所谓的 “败家” 式炮击,其实是精准与成本的智慧平衡,咱们既追求技术突破,搞出世界一流的高端制导炮弹,又不忘实战需求,开发经济实用的升级方案。 这种脚踏实地的技术路线,让装备发展始终围绕着战斗力提升和官兵需求,这才是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迫击炮还是那门支援步兵的老炮,但装上这些 “中国智慧” 的制导套件后,它在现代战场上的作用反而越来越重要了。 这或许就是咱们军工发展的特点,不盲目追求高大上,而是把每一分技术投入都用在提升实战能力上。 参考资料:华夏经纬网《智能弹药:现代战争中的精确打击利器》
沈飞是真的有点憋屈了,好不容易搞出了歼-35和歼-35A,结果没想到成飞又拿出了
【18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