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王震率十万大军进入新疆,却苦于没煤取暖,这时,李四光告诉他:“我有个学生,叫王恒升,找到他就能找到煤!” 说起新疆的开发建设,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片广袤的戈壁和天山雪峰,可要论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那场硬仗,还得从王震将军带队进疆说起。那是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王震作为新疆军区司令员,率领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的十万大军,从甘肃酒泉出发,翻越祁连山,穿越沙漠戈壁,历经千辛万苦抵达迪化,也就是现在的乌鲁木齐。部队刚站稳脚跟,深秋的寒意就铺天盖地而来,气温直降到零下二十多度,士兵们单衣薄装,燃料严重短缺,过冬成了头等难题。街头冻死的牲畜随处可见,医院里冻伤的官兵挤满了床位。王震一看这情况,赶紧发电报给周恩来总理,直言不讳:没有煤,部队生存和建设都成问题,得尽快解决。 周恩来收到电报,立马找来地质专家李四光商量。李四光是国内地质学界的泰斗,早年留学英国,专攻构造地质,回国后在北京大学教书育人,对中国矿产资源分布了如指掌。他一听新疆的情况,就说新疆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就是缺专业人才去定位开采。他随口一提有个学生叫王恒升,当年在新疆干过地质调查,这人靠谱,找到他准能帮上忙。王震那边得到消息,马上派人四处打听王恒升的下落,结果一查,这位专家居然被关在迪化监狱里。原来,新中国成立前,王恒升为了学术交流,通过美国领事馆向美国地质调查局交换过资料,被扣上海外关系的帽子,判了刑。这事搁谁身上都觉得棘手,但王震二话不说,直接带人去监狱提人。他顶着压力,坚持把王恒升放出来,还拍胸脯说责任自己担。从那以后,王恒升就成了找煤的总指挥,王震甚至表态愿意给他当下手。 王恒升这个人,背景可不简单。他1901年出生在河北定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1919年考上北京大学地质系,跟李四光学构造地质和矿床学。1925年毕业后,进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当调查员,从华北煤田起步,徒步勘探,记录岩层数据。1933年,他去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深造,师从地球化学专家,1937年拿下理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火成岩矿床形成。回国后,他扎根西北,1930年代就开始在新疆搞区域地质调查,骑马走沙漠,采集岩石样本,画矿产分布图。到1940年代,他领导勘探队,在天山北麓钻探测试,分析土壤纹理判断地下资源,积累了大堆西北矿产资料。就是这样一位硬核专家,却因为历史原因进了监狱。王震把他放出来后,王恒升没耽搁,马上带队去乌鲁木齐郊外的六道湾。那地方风沙大,冻土层厚,他根据多年经验,指着地面裂缝说从这儿挖,预计36尺左右见煤层。 战士们顶着严寒上手,第一天挖五米,没动静;第二天八米,还是空;第三天挖到十米多深,铁锹终于碰上黑亮煤层。实际深度只差预估两尺,误差小得惊人。这下煤矿迅速建起来,日产四百吨,彻底解了部队和当地老百姓的燃眉之急。以前大家烧马粪取暖,现在拉煤的队伍排老长,老人家摸着煤块直感慨,这辈子头回过上暖和冬。六道湾煤矿后来成了新疆煤炭开采的起点,1951年王震又调五千多名指战员去那儿建露天矿,一号立井煤矿就从这儿起步,到1982年和六道湾合并,成了乌鲁木齐矿务局的核心企业。这事不光解决了眼前问题,还拉开了新疆工业化的序幕。 煤矿稳定后,王恒升没闲着,继续深挖新疆的资源潜力。他先是去克拉玛依,那片丘陵地下藏着石油,他带队钻岩芯,切片观察,确认油层厚度,推动了钻井平台的搭建。1950年代初,他转战库车盆地,沿河谷采集沉积岩,用锤子敲击辨煤质,圈定大型煤田,指导机械进场开采。接着南下和田山区,涉水河床,捧起砾石鉴定金颗粒,标记矿脉走向,建立开采点。在于田盆地,他爬坡测裂隙,定位玉石储量区,工人架轨道运原石。这些发现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全靠他多年野外积累,对岩石成因和矿床形成的钻研。尤其是基性超基性岩和铬铁矿的普查,他解决了高温下角闪石晶体结构问题,发表了不少论文,推动了国内成因岩石学的发展。 王恒升的贡献还不止找矿,他特别注重带新人。组建新疆地质调查所后,他办培训班,手把手教年轻人用地质锤敲样本,辨矿脉信号,画岩层剖面。学员从零起步,很快就独立上阵,新疆地质队伍就这样壮大了。他还深入昆仑山脉,高海拔记录熔岩流迹和热泉,确认中国境内唯一的现代活火山遗迹,绘制地质图,为边疆科学考察添砖加瓦。这些工作不光是技术活,还直接服务国家建设。想想看,新疆从荒凉戈壁变成工业基地,离不开这些实打实的勘探成果。王恒升的报告和论著,像《新疆迪化八道湾煤田》和《新疆矿产资源》,成了后来开发的蓝图。 王震那边,也没少为新疆操心。他进疆后,不光搞军事稳定,还推动生产建设。1951年,他组织兵团模式,战士下田开荒,建工厂发电站,六道湾煤矿就是典型。兵团从农场起步,到后来管工业农业,覆盖新疆大片土地。王震强调自力更生,部队转产,种棉纺纱,修公路建铁路。
1949年,王震率十万大军进入新疆,却苦于没煤取暖,这时,李四光告诉他:“我有个
回忆只剩悲凉
2025-09-22 17:27:47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