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坏了!凭什么不买我们的大豆!”这句话是出自彭博电视9月10日采访美国伊利

诸葛利剑 2025-09-22 16:26:43

“中国太坏了!凭什么不买我们的大豆!”这句话是出自彭博电视9月10日采访美国伊利诺伊豆农时,中文自媒体翻译的情绪版本。但说实话,其实我个人想回敬他一句,中方凭什么买美国的大豆呢。要知道,当初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按照特朗普商人的思维,不给优惠就算了,反而还加征关税,货卖的的贵了,中国凭什么亏钱买呢。 伊利诺伊州是美国大豆主产区,这里的农民大多从上世纪中叶就开始干这行。那个被采访的农民,出生在农场家庭,从小就跟着长辈在土里刨食。伊利诺伊平原土壤肥沃,黑土层厚实,适合大豆生长,当地农场平均规模上千英亩。他上过社区学院学农业管理,毕业后接手家族地块,种植大豆和玉米轮作。日常就是播种、施肥、收割,靠出口赚大头,特别是亚洲市场。2018年前,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占总产量的近30%,伊利诺伊农民每年卖出几百万吨,收入稳定支持设备更新和家庭开支。他还加入美国大豆协会,参加会议聊国际行情。这样的背景,让他对贸易政策特别敏感,一旦市场变天,农场账本就红了。 贸易战一打响,美国农民首当其冲。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以知识产权为由启动对华调查,7月6日正式加征关税,覆盖340亿美元中国商品。中国立刻回击,对美国大豆征收25%关税,这直接把美国豆价抬高。过去,中国是美国大豆最大买家,年进口超3000万吨,用于饲料和油料加工。关税后,美国豆子对华出口腰斩,从2017年的3290万吨跌到2018年的1660万吨。伊利诺伊州出口占比高,当地农民库存积压,价格从每蒲式耳10美元多掉到8美元以下,生产成本都盖不住。农民们本指望中国市场稳定供应,谁知政策一变,买家就跑了。 这事说白了,就是商人思维作祟。特朗普本想用关税逼中国让步,结果适得其反。中国需求巨大,年进口大豆超8000万吨,需要可靠货源。美国三天两头变卦,关税消息一周改几次,谁敢放心下单?巴西大豆产量大,价格低10%以上,运输也稳当。中国企业算账后,自然优先选巴西。2018年下半年,巴西对华出口激增30%,从原来的补充变成主力。巴西农场收获期和美国错开,能全年供货,中巴关系又好,合同签得飞起。美国农民抱怨中国不买自家豆子,却不提自家先加税,货贵了还想卖出去,纯属想当然。 大豆贸易本是全球链条,美国占优多年靠地理近、物流快。但关税一加,平衡破了。中国转向巴西后,市场格局永久变样。巴西扩大种植面积,投资港口和铁路,出口效率更高。到2019年,中国从美国大豆份额已降到15%以下,巴西超7000万吨。伊利诺伊农民损失惨重,全美大豆业2018年蒸发94亿美元。政府补贴虽有,但杯水车薪。农民们被迫卖地,转种玉米,农场规模缩水。贸易战不只伤钱,还打乱供应链,美国豆子多卖到欧洲或本地,利润薄得可怜。 再看长远影响,贸易摩擦从2018年延续到2025年。第一阶段协议虽签了,中国承诺多买农产品,但实际采购多从巴西走。美国关税部分保留,豆价波动大。2020年疫情一闹,全球物流乱套,中国更不愿冒险买美国货。巴西趁机深耕市场,2024年对华出口是美国的3倍多。伊利诺伊农民如今多元化销售,部分豆子压榨成油卖本地,但出口依赖减弱,收入不稳。协会报告显示,农民财务压力山大,许多农场濒临破产边缘。政策反复,让农业成牺牲品。 巴西崛起不是偶然。中巴合作加强,巴西总统推动农业协议,投资基础设施。中国企业锁定长期合同,避开美国不确定性。数据显示,2018年后巴西大豆对华占比从50%升到70%以上。美国农民虽得援助,但总金额120亿分散到全国,伊利诺伊分得不多。2025年贸易紧张再起,特朗普旧政策余波未消,新关税威胁又来。农民们呼吁政府稳市场,可现实是,买家有选择权,中国凭啥亏本买贵货? 这贸易战暴露了美国农业的软肋。伊利诺伊州大豆种植面积大,占全国10%以上,农民世代相传。可一旦国际市场丢了,国内消化不了那么多。过去中国买家占美国出口60%,现在巴西抢走大头,美国豆价低迷,农民多兼职维持生计。政策制定者本该护航出口,却用关税自断臂膀。巴西不光产量高,还注重可持续种植,迎合中国绿色需求。美国这边,补贴虽帮一时,但长远看,农民需转型,开发新市场或加加工环节。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