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刚果突然宣布9月22日,刚果(金)战略矿产监管机构宣布,将钴出口禁令

晓绿聊趣事 2025-09-22 14:30:46

快讯,快讯!

刚果突然宣布

9月22日,刚果(金)战略矿产监管机构宣布,将钴出口禁令延长至10月15日,并从10月16日起解除禁令,转而实施年度出口配额制度。

这个掌控全球75%钴矿的国家,正用资源筹码重塑新能源产业格局,每辆电动车需要10公斤钴,而刚果(金)的禁令让全球车企的神经再次紧绷。

站在刚果(金)南基伍省的钴矿区,矿工们用简陋设备开采的场景,与19世纪比利时殖民者用皮鞭驱赶劳工的画面形成刺眼对比。

当年殖民者用300吨橡胶换走1吨钴矿石,如今刚果(金)政府要求企业按历史出口量比例分配配额,这种“资源民族主义”的觉醒,正在改写游戏规则。

2025年刚果(金)钴产量占全球75.86%,但本土加工率不足15%。当该国宣布将2026年出口配额的10%划为“国家战略储备”,相当于直接掐住了电池产业链的咽喉。就像1973年石油危机中沙特阿拉伯用石油禁运惩罚西方,刚果(金)正用钴矿库存倒逼产业升级。

钴价在2025年经历了过山车行情。年初每吨16.9万元人民币的价格,9月已飙升至27.5万元,涨幅62.7%。

这种疯狂源于刚果(金)2月实施的出口禁令,导致全球库存消耗速度远超预期。上海钢联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钴库存已降至1.2个月需求量,远低于安全线3个月。

但新政带来的不仅是涨价。洛阳钼业在刚果(金)的TFM矿区,原本每天出口3000吨钴精矿,现在被迫将60%产能转为国内加工。

这种“强制升级”让企业成本激增,每吨钴冶炼成本从3.5万元涨至6.8万元。就像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氖气价格暴涨20倍,资源控制权的转移正在制造新的供应链危机。

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设的欧洲最大电池工厂,因刚果(金)禁令面临原料危机。这个耗资73亿欧元的项目,原计划使用刚果(金)钴原料,现在不得不转向印尼和澳大利亚。但印尼的镍钴湿法冶炼项目投产缓慢,2025年全球钴供应缺口预计达1.8万吨。

中国企业正在两条战线突围。纵向整合:华友钴业在刚果(金)自建冶炼厂,将钴精矿加工成氢氧化钴后再出口,规避原料出口限制。

技术替代,比亚迪研发的磷酸铁锂电池钴用量减少70%,宁德时代则加速推进无钴电池量产。

这种转型代价巨大。每吨氢氧化钴加工成本比直接出口精矿高42%,但刚果(金)政府要求外资企业将30%利润用于本地基建,变相推高了运营成本。就像19世纪美国淘金热中,真正致富的是卖铲子的商人,钴产业链的利润正在向下游加工环节转移。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规定,电池组件50%以上在北美制造才能享受补贴。刚果(金)此时收紧钴出口,相当于给法案撕开缺口。

特斯拉若想获得补贴,可能被迫与刚果(金)国有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这种“资源换技术”的策略,与1970年代沙特用石油换美国军事保护的逻辑如出一辙。

新政最微妙之处在于配额分配规则。刚果(金)规定,2025年剩余出口配额按企业历史出口量分配,但国有企业EGC和STL子公司豁免。这意味着洛阳钼业、嘉能可等国际巨头可能被排除在外,而刚果(金)国企将优先获得出口权。

这种“国进民退”引发资本恐慌。2025年8月,伦敦金属交易所钴期货合约成交量暴涨300%,对冲基金疯狂做多。

但刚果(金)政府随后宣布,所有出口必须通过国有贸易公司IXM进行,相当于将钴定价权收归国有。就像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刚果(金)此举正在动摇现行金属贸易体系。

钴只是这场资源战争的缩影。刚果(金)已启动对钶钽铁矿(用于手机芯片)的出口审查,下一步可能对锂、稀土实施类似管制。当全球80%的新能源矿产集中在刚果(金)、印尼等资源国时,西方主导的供应链正在崩塌。

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值得玩味。纵向延伸,格林美在印尼建设镍钴回收工厂,从废旧电池提取资源。横向布局,中矿资源收购非洲锆矿,构建多元化供应体系。技术破局,杉杉股份研发的钠离子电池,钴用量降为零。

这种多线作战,与二战期间盟军“驼峰航线”保障物资供应的策略异曲同工,在资源通道被封锁时,开辟新路径才是生存之道。

从19世纪比利时殖民者用蒸汽船运走刚果钴矿,到2025年刚果(金)用配额制反制全球资本,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但不同之处在于,今天的博弈加入了科技与金融元素,区块链溯源确保钴不用于军火生产,期货市场放大价格波动效应。

当刚果(金)宣布将钴出口收入10%投入本土电池厂建设时,这场战争已进入新阶段。就像19世纪美国用《宅地法》吸引移民开发西部,刚果(金)正用资源收益培育自己的产业链。未来十年,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或将因刚果(金

0 阅读:68
晓绿聊趣事

晓绿聊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