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中粮集团向澳大利亚采购了九艘货船、总计54万吨的油菜籽。上个月我们刚向加拿大油菜籽征收临时关税。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国,去年进口量达640万吨,几乎都是来自加拿大。 2023年初。作为全球最大油菜籽消费国,中国每年进口量稳定在600万吨以上,而加拿大凭借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长期占据中国进口市场90%以上的份额。 这种高度依赖的贸易结构,让部分加拿大政客产生了战略误判。今年3月,加拿大政府以所谓"人权问题"为由,宣布对部分中国商品展开反倾销调查,此举被视为对华贸易施压的试探性动作。 中国商务部的反应迅速而精准。6月启动的对加油菜籽反倾销立案调查,直接戳中了加拿大农业命脉。数据显示,加拿大油菜籽产业涉及全国13万农户,年出口额占农业总出口的27%。当中国调查组8月赴加实地核查时,当地农场主协会已开始频繁向政府施压,要求"避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 9月1日,临时关税措施正式落地。按照规定,进口自加拿大的油菜籽需缴纳36.5%的保证金,这个数字恰好覆盖了加拿大农户的平均利润率。 更令加方措手不及的是,中国同步启动了多元化进口布局:俄罗斯远东地区200万吨储备油料完成质量检测,哈萨克斯坦铁路运输专线进入最后调试,而澳大利亚农户则以每吨低于加方15美元的报价迅速填补市场空白。 中粮集团的采购决策充满博弈智慧。选择澳大利亚作为替代供应商并非偶然——该国新南威尔士州今年油菜籽丰收,库存积压导致现货价格比国际均价低8%。 九艘货船的采购规模经过精密计算:既满足国内10月榨季前的原料储备需求,又给国内油料加工企业留出调整生产线的缓冲期。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批货物将分三批次抵港,最后一船预计在临时关税措施到期前三天清关。 加拿大农业部9月20日公布的紧急会议记录显示,该国正考虑三种应对方案:向WTO提起诉讼、提供农户补贴、或寻求与中国重启贸易谈判。 但每种选择都充满挑战:WTO争端解决机制耗时漫长,补贴政策可能引发欧盟等贸易伙伴反制,而重启谈判则意味着要在中国关注的多个议题上让步。 这场贸易博弈暴露出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脆弱性。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油料作物同比增长42%,这个数字背后是持续三年的供应链重构努力。 当加拿大政客沉迷于政治操弄时,中国早已在哈萨克斯坦建成三个万吨级油料仓储基地,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开通了五条农产品运输专列。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贸易调整未对国内食用油市场造成明显波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9月中旬国内菜籽油批发价较去年同期仅上涨1.2%,远低于国际市场6%的涨幅。 这得益于中国建立的"储备调节+多元进口+国内增产"三重保障体系,即便在国际市场剧烈震荡时,仍能维持民生商品价格稳定。 当加拿大农户看着堆积如山的油菜籽发愁时,澳大利亚农场主正忙着扩大种植面积。这场贸易变局印证了一个朴素道理:在全球化时代,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终究要付出代价。 那么,大家是如何看待这场贸易博弈?您认为加拿大接下来会如何选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美国人后悔了,短短十几天的时间,美国对华出口生意基本被别国瓜分了。中国已经不买美
【23评论】【5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