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一次失算了,韩国算了一笔账,国内群喊“不谈了,不如硬抗关税” 美韩贸易谈判已经进入了一个几乎无法调和的僵局,特朗普政府提出的苛刻条件让韩国政府在巨大压力下陷入了两难境地。 特朗普再一次显示出了他那种典型的“美国优先”姿态,而韩国总统李在明和他的政府在应对这种强势施压时也做出了果断的回应。 韩国社会的反应也给了特朗普一个明显的警告:如果你再继续这样逼迫我们,反倒是会适得其反。 最近,李在明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毫不避讳地表达了内心的焦虑。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韩国政府妥协于特朗普提出的条件,可能面临国内弹劾的巨大风险。这些话看似是总统的坦诚回应,实则反映出韩国在特朗普高压政策下所面临的困境。 曾被贴上“亲美”标签的李在明,今天为何突然转向了硬刚的姿态?其背后的原因既复杂也直接,显然,特朗普这一次又一次触碰了韩国的底线。 自从今年7月8日美韩贸易协定进入最后阶段以来,双方的谈判便开始陷入僵局。虽然韩国政府不断强调,经过了密集的磋商,但双方依然未能在所有议题上达成共识。这些话语看似委婉,却让人明白,韩国政府正在尽力寻找一种平衡,但美方提出的要求已让局势变得愈发复杂。 特朗普在谈判中的立场无比强硬,提出了几乎令人无法接受的苛刻条件。最直接的要求是,韩国必须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这笔资金的数额庞大,在韩国眼中几乎等于美国的“强行掠夺”。 与此同时,美国还要求将原本为零的汽车关税直接上调至15%,并要求韩国在四年内承诺购买1000亿美元的美国天然气。对于依赖半导体、汽车等出口产业的韩国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然而,特朗普的要求还远不止这些。最令韩国方面感到愤怒的是,特朗普竟然提出,将驻韩美军基地的土地所有权“直接交给”美国。根据1966年的《驻韩美军地位协定》,韩国已经免费提供驻韩美军基地,并且为基地建设支付了巨额费用。 特朗普此番要求,等于是要把这块土地的“所有权”无偿转交给美国。这一言论令现场的韩方官员几乎不敢相信,反映了特朗普在外交谈判中几乎无法无天的态度。 特朗普的无理要求不仅仅令韩国政府焦头烂额,更是引发了韩国国内的强烈反应。此前,韩国一直在寻求与美国之间的平衡关系,但这次谈判的失败让民众对美国的强势行为感到愤怒。 特别是当美国以“签证不合规”为借口,扣押了300多名韩国企业员工时,这一事件彻底点燃了韩国民众的愤怒。原本去美国投资的韩国技术骨干被关押,引发了首尔、釜山等地的大规模抗议。 李在明虽然在一些方面对特朗普表现出一定的妥协,但在面对民众压力时,显然已经无法再继续让步。他清楚地知道,如果继续与特朗普妥协,自己作为总统将面临来自国内的巨大政治风险。韩国民众在外交事务上对“主权”问题极为敏感,任何涉及到国家利益和领土的让步都会引起强烈的反弹。 李在明深知,倘若真的答应特朗普的要求,他不仅要面对民众的愤怒,党内的强硬派也不会轻易放过他。 面对特朗普的强压,李在明并未直接对抗,而是巧妙地进行了一番回应。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他以幽默的方式回击了特朗普的要求,指出美军基地的土地已经由韩国免费提供使用,而如果美国要接管土地所有权,反而可能需要支付房产税。 这一回应虽然看似轻松,却也展现了李在明在政治上的聪明才智——不仅没有正面与特朗普对立,还巧妙地通过幽默化解了舆论压力。 特朗普的强硬手段让韩国国内的反美情绪逐渐升温,特别是当美国的要求变得越来越无理时,韩国国内的声音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许多人开始认为,与其答应特朗普的苛刻要求,不如直接接受25%的对美出口关税。虽然这一选择会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但与350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相比,接受关税无疑更加可控。 美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创办人贝克便指出,接受特朗普提出的25%关税,虽然会让韩国的对美出口减少125亿美元,但这比支付3500亿美元的代价要轻得多。考虑到韩国的外汇储备有限,3500亿美元的投资几乎是不可承受之重,直接接受关税无疑更具可行性。 贝克的分析让许多韩国官员和经济学者看到了另一种解决方案:不必过于依赖美国市场,韩国可以通过拓展其他市场来缓解经济压力。 在这场与美国的博弈中,李在明的策略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为了避免与美国关系过于紧张,李在明最近作出了几个外交调整,明显在试图在中美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韩国宣布对中国游客免签,这一举动明显是在向中国示好,试图通过拉近与中国的关系来增加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谈判筹码。 韩国不仅在政治上已经做好了应对特朗普要求的准备,在外交策略上也逐步做出了调整。李在明的这一系列回应,既展示了他的政治智慧,也标志着韩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独立性正逐步增强。
特朗普又一次失算了,韩国算了一笔账,国内群喊“不谈了,不如硬抗关税” 美韩贸易谈
环球风向浪潮
2025-09-22 09:48:50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