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飞贼段云鹏落网,毛主席得知后,忍不住调侃道:“他不是号称‘飞贼’,会轻功吗?让他飞一个看看嘛!” 被毛主席调侃的“飞贼”,名叫段云鹏,一位潜伏多年的台湾特务头子。 他不是普通的窃贼,而是一个多次试图刺杀国家领导人的惯犯,一个曾令北平地下党组织蒙受重创的军统老牌特务。 段云鹏的落网,不只是一起案件的结束,更是新中国初期反间谍斗争的一次关键胜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中,公安部、罗瑞卿、无数隐姓埋名的公安干警与敌人在暗中周旋,最终用智慧与耐心织成一张天罗地网,将这位“飞贼”牢牢网住。 他生于1904年,河北冀县人。自幼习武,尤擅腾挪跳跃之术,在北方江湖上以“飞檐走壁”扬名,被称作“赛狸猫”。 他自称是“燕子李三”的徒弟,在平津一带留下了不少“传奇”。但他的“传奇”,很快走向了另一条黑暗的路。 1946年,段云鹏投靠国民党军统局,成为保密局的暗杀专家。此后几年,他接连参与多起针对中共的破坏行动。 最令人发指的是1949年1月,他在北平执行刺杀任务,在原市长何思源家中安放炸弹,炸死何的女儿,炸伤何思源本人及家人。这一事件震动北平,直接影响了和平解放的进程。 更早在1947年,他还协助国民党特务网破坏中共地下电台,导致北平情报系统陷入瘫痪,数百名地下党员被捕,很多人从此音信全无。 新中国成立后,段云鹏并未销声匿迹,而是多次潜回大陆,企图实施更大的破坏。 1949年9月,他第一次潜入北京,目标竟是开国大典。他试图在典礼期间制造混乱,刺杀中央领导人。但人民解放军的严密布防让他无从下手,只得悻悻而归。 1950年10月,他又一次潜入。化名“张仁”的他,在北京、天津等地搜集情报,甚至掌握了周恩来总理的办公地址。任务完成后,他返回台湾,被擢升为保密局北方组组长。 1951年,他第三次潜回大陆,在北京秘密建立“北平行动组”。制造炸弹,策划在“五一”节制造爆炸。但行动组成员被捕,计划再次失败。 段云鹏的连续潜入,引起公安部高度警觉。罗瑞卿部长亲自审阅其资料后表示:“此人对首都安全威胁极大,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将其擒获。” 1954年6月,公安机关掌握到他将再次潜入的情报。罗瑞卿亲自部署,公安部统筹指挥各地公安机关,构建起一张跨越京津穗的天罗地网。 核心诱捕手段,是派遣代号“003”的地下交通员与段云鹏接头。003在港与他接触,以秘密任务、组织需要为名,诱导他回国执行“更高级别”的任务。 1954年9月14日,段云鹏持003提供的假证件,从香港乘火车抵达深圳。刚一踏入关口,便被早已埋伏的公安人员控制,整个过程仅用了不到一分钟。 消息传至中南海,罗瑞卿亲自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一句“让他飞一个看看嘛”,既是对公安工作的认可,也透露出对敌特伎俩的冷静把握。 段云鹏被捕后,在反复审讯中交代了其受命任务:暗杀中央领导人、建立交通线、发展地下组织等。更重要的是,他供出了多个潜伏特务组及联络点。 公安机关迅速行动,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山东等地,一举摧毁4个特务小组、4个联络点,捕获148人,斩断了台湾保密局在大陆多年经营的地下网络。 整个行动高度保密。台湾方面一度以为段云鹏失踪,迟迟未能确认其落网。公安部门则利用这一误判,反向施压获取情报,甚至通过他传递假信息,实施反间谍反制。 直到1967年,段云鹏在狱中被秘密处决,终结了这段长达20年的特务生涯。彼时,他已63岁,满头白发,再无当年飞檐走壁之勇。 段云鹏案并非孤例,但却是新中国初期反特斗争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破获一个特务头子,更在于打破了敌人“大陆无法防范”的幻想。 这个案件的成功,归功于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更离不开公安机关的苦干巧干。 罗瑞卿以雷厉风行的作风、缜密的部署,带领一支年轻的公安队伍,在风雨飘摇中守住了国家安全的底线。 段云鹏以“飞贼”自诩,最终却败在人民公安的脚下。这不仅是一次胜利,更是对新中国政权合法性与坚不可摧的最好注脚。 许多年后,毛主席那句带着幽默的调侃仍在历史中回响。“让他飞一个看看嘛”,表面轻描淡写,实是对敌特分子的蔑视与自信。 段云鹏的落网,意味着旧时代的终结,也象征着新中国对敌特活动的绝不容忍。正是这样一场又一场的较量,才换来了今天国家的安定与人民的安宁。 信息来源: 《台湾头号特务段云鹏大陆落网记》——人民网
1954年,飞贼段云鹏落网,毛主席得知后,忍不住调侃道:“他不是号称‘飞贼’,会
巧珍
2025-09-21 22:54:05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