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工作人员把消息告诉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立

孙玉俊说 2025-09-21 22:51:51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工作人员把消息告诉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立即掐灭了手中的烟,忧心忡忡的对警卫员说:“快去把周总理找来,我和他有要事相商,任何人不允许打扰。”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一声巨响从戈壁深处传来,宣告中国掌握了核力量。这不仅仅是技术突破,更牵动国家命运。领导人在喜讯中却显露忧虑,紧急商议关乎全球安全的重大议题。这次对话会如何影响中国核立场?一切从历史脉络中展开。 20世纪50年代,中国面临国际核威胁压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多次发出核威慑信号,推动中国决策层认识到拥有核武器的重要性。1955年,中央决定启动原子弹研制计划,代号为“02”。初期依赖苏联援助,包括技术资料和专家指导,但1960年苏联撤出所有支持,中国转向自力更生。科研人员克服物资短缺和技术难题,在青海和新疆等地建立基地。数千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重点攻克铀浓缩和炸弹设计。1964年,罗布泊测试场完成准备,第一颗原子弹采用内爆式结构,爆炸当量约2.2万吨TNT。这次成功标志中国成为第五个核国家,提升了国防自主能力。 爆炸成功消息迅速上报中央。领导层在获悉后,立即展开对核武器战略的审视。中国核政策从一开始就强调防御性用途。讨论聚焦于核力量的双重属性,既能威慑外部侵略,又需防止扩散风险。决策者认识到,核武器发展旨在打破垄断,但必须伴随责任承诺。商议结果形成明确方针,包括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不对无核国家使用。这一立场源于对国际形势的判断,避免卷入核军备竞赛。中国通过政府声明向世界阐明观点,强调核试验是为和平目的服务。整个过程体现了战略谨慎,确保核力量服务于国家安全而非扩张。

0 阅读: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