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驻尼泊尔外交官朱敏才退休后,瞒着子女,带着妻子连夜离家,从此杳无音讯,直到十年后,一位老人被送往医院,这才得知,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时候朱敏才和孙丽娜已经退休,本来可以在北京过上舒舒服服的日子。女儿早就给他们规划好了晚年生活:带带孙子、周末下馆子、享受天伦之乐。 但有一天,老两口看电视时看到贵州山区孩子们的艰苦生活—石头垒的教室四面漏风,娃娃们天不亮就得翻山越岭来上学,有个女老师甚至背着自家吃奶的娃娃讲课。 看着电视里那些孩子冻得通红的脸蛋,孙丽娜眼泪直往下掉,扭头就对朱敏才说:“咱去帮帮这些孩子吧?”老爷子一拍大腿:“走!” 女儿听说后急得直跳脚,六十多岁的人往山里跑,缺医少药的地方,身体怎么受得了? 但老两口犟得很,收拾几件衣裳就上了火车。为了避免阻力,两人选择隐瞒子女,在深夜登上前往贵阳的列车。 他们支教的第一个学校是贵州望谟县复兴镇第二小学,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惊:教室破旧不堪,没有像样的教学设备,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设施都十分匮乏。 在黔西南州兴义市马岭镇的尖山苗寨,条件更是艰苦。村里的小学只有两间教室,是村民们每家背7000斤石头盖起来的。 学校里唯一的老师李云贵是村里唯一一个中专生,老两口休息的地方和公厕一墙之隔,只能戴着口罩睡觉。山上没有自来水,喝水都是来自一个蓄水池,水很浑浊,只好撒上白矾再喝。 朱敏才和孙丽娜没有退缩,朱敏才发挥自己的英语专长,为孩子们开设了英语课;孙丽娜则负责语文和其他课程的教学。 他们不仅传授知识,还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和成长,成为了孩子们心中的朱爷爷和孙奶奶。 看到孩子们缺乏学习用品,朱敏才自掏腰包为他们购买。孙丽娜注意到大部分留守儿童卫生习惯很差,就手把手教他们写字、剪指甲、梳头发。 山里冬天冷得厉害,老两口裹着厚棉袄讲课,手上冻得全是裂口。朱敏才教英语时,会把自己当年在国外见的稀奇事儿讲给娃娃们听。孙丽娜带着孩子们唱儿歌,拿树枝在泥地上教画画。 没过半年,原来只会说方言的娃娃们,见了人能用英语说“你好”,还会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了。 老两口不仅教学,还千方百计改善学校条件。朱敏才运用他的外交才能四处筹款,为学校添置电脑、修缮教室。 他拍照、录像,把山区的困境传播出去,前前后后募集到220多万元善款,给学校盖了食堂,添置了电脑。孙丽娜则把自己退休金拿出来买课外书,在操场角上搭了个图书角。 十年间,老两口辗转于贵州的多所山区小学,从望谟、兴义到遵义,哪个地方最苦就往哪钻。 他们甚至深入到海拔1300多米、被戏称为“贵州小西藏”的尖山苗寨,连闺女都找不着他们具体在哪儿。 长期的艰苦生活无情地侵蚀着他们的身体,高山的紫外线无情地侵蚀着孙丽娜的双眼,最终导致她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仅存0.03。 朱敏才也患上了高血糖、高血脂和呼吸暂停综合征,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2014年10月25日,朱敏才在讲台上突发脑溢血倒下。当时他正给孩子们讲解长除法,突然就栽倒在讲台上。山里卫生所治不了脑溢血,乡亲们连夜抬着担架往县城送,最后转到北京大医院。 当朱敏才被送到医院时,一身打满补丁的旧衣与他前外交官的身份形成了巨大反差。 女儿在病房看见爹妈时,俩人都瘦得脱了相,孙丽娜头发全白了。老爷子刚醒过来就嚷嚷要回贵州,说期末考试的卷子还没出呢。 经过抢救,朱敏才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语言和行动能力已严重受损。他无法再继续授课,却依然坚持让孙丽娜返回学校。他们的故事这才被外界所知。 2015年,朱敏才和孙丽娜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写道:“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打开一扇窗,让孩子们发现新的世界。” 领完奖没几天,老两口又悄悄回了贵州。直到2022年朱敏才去世,孙丽娜还在寨子里教课。 朱敏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心系教育事业,决定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这一举动,是他对社会的最后馈赠,也是他一生奉献精神的最终诠释。 孙丽娜在送别老伴后,依然选择守在山里,守着那些孩子。她说自己还没教完最后一课,孩子们还没准备好进入中学,她不能走。 现在寨子里走出去的大学生,逢年过节都给孙老师寄信。有个姑娘在信里写:“您教我的第一个英语单词是'梦想',现在我终于知道这个词的分量了。” 朱敏才临走前跟老伴儿说过这样一句话:“咱这辈子值了,那些考上大学的娃娃,就是最好的养老金。” 信息来源 央广网—外交官夫妇俩的支教路:为了孩子他们又回到那里 人民网—退休外交官夫妇放弃在京生活多年坚持山区支教 贵州文明网—孙丽娜、朱敏才:把爱献给贵州大山里的孩子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黑人留学生在日本赌博输钱后,竟向中国的大使馆求助,让大使馆
【223评论】【103点赞】
一切皆有可能
值得尊敬的老人![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