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救助是以家庭为单位还是个人?很多人可能想错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低

南熙谈娱 2025-09-21 15:43:39

低保救助是以家庭为单位还是个人?很多人可能想错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低保政策这张社会“安全网”,正悄然变得更精准、更贴心。 “低保保障对象是家庭,还是个人?”今年初,有网友在云南省民政厅官网留言询问。官方回复明确: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原则上以家庭为单位,但对特殊群体,如困难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允许以“单人户”提出申请。 这背后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近年来,各地不断完善低保制度,在坚持“以家庭为单位”为主的基础上,适度扩大“单人保”覆盖范围,努力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01 基本原则:申请低保通常以家庭为单位 低保认定的基本原则是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三大要素。申请时,通常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组成一个申请单位,向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 家庭收入的计算范围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等。以上海市为例,2025年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1650元。 家庭财产状况也有相应规定。例如,上海要求家庭成员名下无生活用机动车辆(除残疾人功能性补偿代步车外)、无非居住类房屋,且城镇家庭仅有1套住房或人均建筑面积低于规定标准。 02 特殊情形:“单人户”低保为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 虽然低保原则上以家庭为单位申请,但对特殊困难群体有优惠政策。多地规定,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可以参照“单人户”申请低保。 “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通常指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1.5倍的家庭。 金华市民政局进一步规范了单人户低保认定:对依靠父母和兄弟姐妹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和精神、智力三、四级残疾对象,仅考虑本人收入财产状况;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患者、重度残疾和精神、智力三级残疾对象,甚至不再考虑本人和家庭收入财产情况,直接纳入单人户低保范围。 03 精准认定:综合考量家庭支出与收入 低保认定并非简单看收入数字,还会综合考虑家庭支出情况。安徽省沂水县黄山铺镇的规定显示,对家庭成员因残疾、患重病等增加的刚性支出、必要的就业成本等,在计算家庭收入时予以扣除。 支出型贫困家庭是指家庭成员因病、因残、因学等刚性支出较大,家庭总收入在扣除刚性支出后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这类家庭也可获得低保保障,但实行动态管理,有效期为一年。 对于赡养费、抚养费的计算,黄山铺镇采取了分类指导原则:务农的法定义务人按低保标准的40%计算;打零工、做小生意者按60%计算;长期务工者按80%计算。 04 动态管理:低保资格不是永久性的 低保资格并非一劳永逸,而是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家庭类型不同,复核频率也有所差异。对短期内经济状况变化不大的低保家庭,每年核查一次;对收入来源不固定、成员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每半年核查一次。 金华市还建立了渐退期机制。低保家庭成员因就业、创业等收入增加,超过低保标准但财产仍符合条件的,自收入超标后的次月起给予一年渐退期,期间继续享受原救助待遇。 这种设计避免了低保对象因突然失去保障而再次陷入困境,体现了政策的人性化考量。 05 多层次体系:从低保到综合救助格局 现代社会救助体系已经超越了单一的低保制度,形成了多层次、综合性的救助格局。厦门市构建了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等在内的低收入人口识别体系。 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不仅提供基本生活救助,还给予相应的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专项救助。厦门市还鼓励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特殊群体提供访视照料、关爱帮扶服务。 金华市民政局通知要求,不得以“拆户保”“部分保”代替“整户保”。对符合低保条件的申请家庭,应将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包括非本地户籍对象)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厦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为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低收入人口”。 社会救助体系正变得更加精准、高效,政策阳光最终将照耀每一个真正需要的角落。低保政策 低保家庭 低保政策

0 阅读:0
南熙谈娱

南熙谈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