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憋了一个大招,又要开始收钱了。 9月19日,彭博社放出风声:特朗普打算本周签一份总统公告,把H-1B签证的“申请费”直接拉到六位数——公司每留一名外籍技术工,每年先给政府写一张10万美元的支票。消息一出,硅谷的移民律师群先炸了锅,亚马逊、谷歌、Meta的HR连夜开电话会:万一成真,已经抽中但还没入境的指标要不要继续?谁也没答案,因为文件还没落地。 H-1B的故事要从1990年说起。那年国会为了补本土理工缺口,设了6.5万个普通名额,后来又给硕士以上加了2万。三十五年跑下来,计算机类岗位一直占六成以上,印度人抽走七成签,中国人一成左右。原本想“临时补洞”,结果变成外包公司的生意经:一次递几千份电子抽签,抽中后把人派到客户现场,工资按最低档走,DOL年年开出罚单,还是堵不住漏洞。 现在白宫想换个玩法——价高者得。草案里还有一条:外籍员工的薪水必须高过同地区同岗位市场价的90%,否则申请直接打回。两项加在一起,用意很明显:让真缺人的大厂掏钱,让想省成本的外包知难而退。至于能不能成,要看三条硬关:先签公告,再跑公示,最后还得国会点头批预算,少了哪一步都白搭。 假如方案原封不动落地,2026财年雇主账本会立刻变样。以2024财年获批数字为例,亚马逊9300人、微软3600人、Meta2600人,真全留用,一张10万美元“年票”三年跑下来,光这三家就得预备几十亿美元现金。对现金流充足的巨头来说,咬咬牙能扛;几百人的初创公司,如果手里只有两三个外籍工程师,一年凭空多出二三十万美元固定支出,融资环境又冷,大概率就得换人。 留学生那边也开始用脚投票。加拿大移民部刚公布的2025年二季度学签增量显示,印度新生同比少了9%,中国新生少了5%,不少人直接改申多伦多和温哥华的联合培养项目。美国研究生院协会私下估算,若费用真涨到六位数,2026年STEM申请量可能再掉一成。人才池子缩水,反过来又影响抽签基数,循环一圈,配额还是8.5万,竞争可能反而没现在那么卷。 草案里还埋了一条“后路”:收上来的钱专款专用,全部投进本土职业培训,每年大概能筹80—100亿美元,差不多能把联邦成人再教育预算翻一番。两党议员都在算自己的账,有人想拿它换边境安全拨款,有人想换STEM奖学金,谈得拢就加速,谈不拢就继续拖。按国会山内部时间表,最快11月中期选举前会有初步投票,想落地也得等明年。 费用会不会真涨?涨多少?按年收还是一次性?眼下谁都说不准。唯一确定的是,H-1B这条用了三十多年的“技术后门”,已经被放到聚光灯下重新量尺寸。企业、留学生、外包公司,三方都在等同一纸公文。你觉得10万美元一年是贵还是便宜?评论区聊聊。 信息来源 Bloomberg 2025-09-19 《Trump Weighs Charging 100,000 Annual Fee for H-1B Workers》 CNN 2025-09-20 《White House drafts order to overhaul H-1B visa costs》 USCIS 2024-09-30 《Characteristics of H-1B Specialty Occupation Workers, Fiscal Year 2024 Annual Report》
特朗普当了两回总统,终于发现一个问题:只要不跟中国对着干,美国就还是超级大国。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