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败家子吴敬梓,挥霍完他爹留给他的2万两白银之后,一夜变为了贫民,于是他搬离了

景铄看科技 2025-09-20 14:44:18

清代败家子吴敬梓,挥霍完他爹留给他的2万两白银之后,一夜变为了贫民,于是他搬离了豪宅,和妻妾都住在了贫民窟里,小妾们因为年轻纷纷都改嫁了,只有老妻守着他。   吴敬梓在贫民窟的夜晚常常难以入眠,窗外是南京城南的市井喧哗,与昔日全椒县祖宅的寂静截然不同,他躺在硬板床上,听着老妻在隔壁轻微的咳嗽声,想起几年前还拥有两万两白银家产的日子。   那些银钱是父亲吴霖起毕生为官积攒的财富,在雍正初年交到他手上时,足够一个家族三代人衣食无忧。   那时的吴敬梓刚过而立之年,身上还带着科举落榜的失意,他出生于1701年,全椒吴氏是当地著名的科举世家,族中先后出过六名进士。   按照家族预期,他本应沿着科举正途光宗耀祖,然而二十九岁那年乡试再度落第,让他对八股取士产生了深切怀疑,这种失望情绪与突然获得的巨额财富相遇,催生了一种反叛式的生活方式。   他开始大规模宴请宾客,从文人墨客到市井奇人,无论身份贵贱都能成为他的座上宾,家里常常同时开设好几个宴席,琴师歌女终日不绝,遇到有人诉说困苦,他便慷慨解囊,有时一次就赠出上百两银子。   这种纵情任性的生活持续了近十年,直到管家告诉他银库将罄的那天,那是乾隆初年的一个春天,庭院里的海棠开得正盛,但他已无力支付花匠的工钱。   家族中的长辈们早已对他的行为表示不满,此刻更无人愿意相助,债主们纷纷上门,他最终变卖了祖宅和田产,才还清了债务。   1733年,吴敬梓带着妻子和几个妾室迁往南京,寄居在秦淮河畔的简陋民居中,妾室们大多年轻,难以忍受贫寒生活,相继改嫁离去,只有相伴多年的正妻叶氏留在他身边。   家道中落反而让吴敬梓获得了另一种清醒,他不再需要维持乡绅的体面,也不必在意族人的眼光,能够自由地观察世相百态。   每天清晨,他会带着纸笔漫步南京城,从夫子庙到三山街,从贡院到茶肆,仔细观察形形色色的人物,他看见科举考场外焦急等待的考生,看见冒充名士的江湖骗子,看见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也看见真心求知的读书人,这些见闻都成了他日后创作的素材。   乾隆十四年,吴敬梓开始动笔写作《儒林外史》,在这部小说中,他塑造了周进、范进等经典形象,通过他们的命运折射出科举制度对文人群体的影响。   他笔下的读书人不再是传统文学中单一的形象,而是有血有肉、充满矛盾的个体,有的被功名利禄扭曲了本性,有的在贫困中坚守气节,有的则看透世情逍遥自在。   吴敬梓的晚年生活虽然清贫,却得到了南京文人圈的尊重,朋友们欣赏他的学识和气节,时常接济他的生活。   1754年冬,他因突发疾病去世,留下的只有一部书稿和几件旧衣,《儒林外史》在他去世后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高峰。

0 阅读:2973

评论列表

张衡

张衡

11
2025-09-20 19:08

基本是自传了吧。

烟雾

烟雾

2
2025-09-20 21:36

文章憎命达

息灭贪瞋痴

息灭贪瞋痴

2
2025-09-20 23:13

宝玉?

猜你喜欢

景铄看科技

景铄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