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蒙古国总理根登受邀与斯大林进行会晤。在宴会上,由于过度饮酒,根登竟然公然扇了斯大林一巴掌,这种冲动和失态的行为无疑是一种自取灭亡的表现。 根登1892年或1895年出生在外蒙古杭爱省一个牧民家庭,早年生活以放牧牛羊为主。1922年他加入蒙古革命青年联盟,次年就担任当地组织的代理领导人,积极在乡村推动活动。1924年11月,作为杭爱省代表,他参加蒙古国第一届大呼拉尔会议,直率的发言引起注意,被选为国家小呼拉尔主席团主席,从1924年到1927年负责国家日常事务,同时兼任蒙古国贸易联盟中央主席团主席,监督贸易和库存管理。 1928年到1932年,根登成为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三位书记之一,推动快速实施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包括强制集体化、禁止私营企业、关闭寺庙,并没收财产。这些措施导致蒙古牲畜损失三分之一,从1930年到1932年,多省发生起义,牧民反抗激烈。莫斯科当局察觉局势不稳,1932年5月下令停止这些政策,并清洗多名激进领导人。 根登作为政策核心人物,通过围绕党领导权的斗争获得斯大林支持,1932年7月被任命为总理,取代前任,推行新转折经济计划,借鉴苏联新经济政策,降低税负,放松对私营企业和宗教机构的限制。经济逐步恢复,市场供应增加,民众生活改善,根登因此赢得一定支持。但他的政策也引发内部矛盾,尤其在处理宗教问题上。 1933年,蒙古发生勒呼姆贝事件,指控多名官员与日本间谍有关联,导致数百人被捕,其中56人被处决,260人监禁,126人流放苏联,主要针对布里亚特人。苏联特工在事件中发挥作用,推动清洗,这加剧蒙古对苏联干预的不满。根登虽支持调查,但开始对苏联压力产生抵触。 1934年起,根登与斯大林关系恶化,他拒绝完全执行消灭蒙古佛教僧侣的命令,1933年曾表示不愿与宗教对抗,允许喇嘛公开活动,尽管斯大林要求消灭超过10万喇嘛。根登还拖延1934年双边协议和1936年互助条约签订,试图利用苏联与日本紧张关系为蒙古争取空间,这后来被用作指控他与日本合作的依据。 1935年12月,根登再次到莫斯科,斯大林拒绝蒙古经济援助请求,并斥责他未按指示行事。根登对苏联干涉蒙古内政积累不满,尤其在宗教和军队问题上。宴会在蒙古使馆举行,根登饮酒过多,导致行为失控。他争执中称斯大林为血腥的格鲁吉亚人,已成俄国王,并扇耳光砸碎烟斗,据目击者描述。 这一事件直接暴露蒙古与苏联关系紧张,根登的举动虽源于酒后冲动,但根源在于他对苏联控制的抗拒。蒙古高层对苏联干预已到忍耐极限,根登作为总理,这种公开对抗标志关系濒临破裂。事件后,根登辩解说这是醉酒后的事,与蒙古苏联关系无关,但已无法挽回。 根登的独立性格在蒙古政坛闻名,他多次在莫斯科会议上直面斯大林,这是少数人敢做的。但这种直率也为他埋下隐患,事件成为苏联施压的借口。蒙古当时实际受苏联影响,根登的举动反映小国在强国夹缝中的无奈。 事件后,根登返回蒙古,斯大林指示通过党会议施压。1936年3月,在乌兰巴托召开会议,解除根登总理和外长职务,他被软禁在家,无法外出活动。新总理阿南丁阿玛尔接任。 1936年4月,根登被派往苏联疗养,在黑海福罗斯度过一年,表面上为医疗,实际受监视。1937年夏天,斯大林大清洗期间,他被捕,押往莫斯科监狱。审讯中,他承认与喇嘛反动分子和日本间谍合谋,这些指控缺乏实证。 1937年11月26日,苏联军事法庭下令处决根登,他在北京郊外被枪决。根登事件对蒙古造成冲击,这位前总理被扣上日本间谍帽子,在国外丧命,声誉下降。蒙古将他列为非人,禁止提及。 1956年,苏联军事法庭为根登平反,文件传到蒙古,但未能恢复其名声,人们仍避谈此事。直到1990年蒙古民主革命,根登事件才公开讨论,历史记录开始包括细节。他的女儿在1996年开设政治迫害受害者纪念博物馆,在他旧居,但2019年被拆除。
1935年,蒙古国总理根登受邀与斯大林进行会晤。在宴会上,由于过度饮酒,根登竟然
小史论过去
2025-09-20 12:11:07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