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为什么不吃猪蹄?80%的人都不知道,美国人只吃排骨和里脊,猪蹄基本上都扔了,他们给出的理由,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想不到。 事实上,美国人对猪蹄的嫌弃,第一眼就败在了“长相”上,在他们的养殖场里,猪每天在水泥地上溜达,蹄子沾满排泄物是常事。 就算屠宰场用高压水枪猛冲,美国人还是觉得“这蹄子早被腌入味了”,就像他们看见皮蛋黑乎乎的,打死也不肯尝一口,猪蹄的褶皱和筋膜在他们眼里,全是“脏东西”的代名词。 有档美食节目做过实验:让主持人试吃中国卤猪蹄,结果这哥们咬了一口就表情扭曲,弹幕瞬间刷满“果然吃不下”“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更绝的是处理过程,美国人洗猪蹄得用刷子猛刷褶皱里的污垢,去毛要用火焰枪燎,焯水后还得用镊子夹碎骨,一套流程下来30分钟起步,而处理一块猪排,3分钟搞定,对追求“快准狠”的美国人来说,这简直是“自虐”。 美国猪肉产业的“标准化”操作,直接给猪蹄判了“死刑”,在大型屠宰场里,猪被分解成里脊、肋排、后腿等12个标准部位,每个部位都有严格的尺寸和重量要求。 猪蹄呢?骨头多、形状歪,根本没法塞进流水线,只能被归类为“边角料”,就像鸡头鸭脖在中国是美味,在美国只能当狗粮。 有个养猪场老板算过账:处理一只猪蹄的成本是0.5美元(人工+清洗+运输),卖给饲料厂才0.3美元,每卖一只亏两毛,更气人的是,如果直接扔掉,政府还会补贴0.1美元的垃圾处理费。 于是,猪蹄的命运从出生就被注定:要么被粉碎成狗粮,要么漂洋过海运到中国,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猪蹄价值8.74亿美元,而美国超市的货架上,连猪蹄的影子都找不到。 美国家庭厨房的“三大法宝”,烤箱、平底锅、空气炸锅,决定了他们的吃饭节奏,煎块猪排10分钟搞定,烤个鸡翅15分钟出炉,而炖猪蹄得用小火慢煨3小时,还得时刻盯着火,防止粘锅。 对习惯“15分钟解决一餐”的美国人来说,这简直是“反人类操作”,有这时间,够打两局游戏了。 反观中国厨房,砂锅、高压锅、老卤汁是标配,广东人用花生炖猪蹄,胶原蛋白融进汤里,喝一口能粘住嘴唇;四川人用豆瓣酱烧猪蹄,辣味渗进每一丝筋膜,啃得满头大汗;北方人直接卤成酱猪蹄,啃得骨头都嗦出响。 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吃法,在美国快餐文化里根本找不到生存空间,他们连吃沙拉都要买预切好的袋装菜,谁有空蹲在厨房熬猪蹄? 站在中国人的角度看,美国人扔猪蹄简直是“败家”,那可是满满的胶原蛋白啊!但换个角度想,他们的选择也有道理:当工业化把食物变成标准件,当快餐让“节省时间”成了最高准则,猪蹄这种需要“伺候”的食材,自然会被淘汰。 不过,文化这玩意儿从来不是死的,最近几年,美国一些华人超市开始卖猪蹄,买的大多是留学生和移民家庭。 部分高档餐厅也玩起“分子料理猪蹄”,用液氮冷冻做出脆皮,再搭配松露酱,虽然价格贵得离谱,但至少说明,美国人开始试着理解这种“奇怪的东方美食”了。 说到底,猪蹄的命运就像面镜子,照出了中美两国对食物的不同态度:中国人信奉“物尽其用”,连猪血都能做成血豆腐;美国人追求“高效便捷”,连吃个苹果都要削皮切块装盒。 没有谁对谁错,只有习惯不同,下次啃猪蹄时,不妨想想大洋彼岸被扔掉的同类,它们或许正漂在货轮上,准备来给咱补充胶原蛋白呢!
最近有朋友在饭店点鸡蛋羹时,吃出了不对劲——那口感嫩得离谱,却少了鸡蛋该有的香气
【8评论】【4点赞】
用户10xxx95
坐井之蛙,不晓海天广阔。蛮夷之辈,安知饮食精妙。
游客 100xxx86 回复 源尚草 09-20 23:46
蠢人,还在强行装逼?每一次的新尝试,不就是因为饥饿引起的吗?因为也是每一次的新尝试,答案不一定都是能吃,好吃,所谓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表示什么?勇敢,背后原因就是因为饿让他才勇敢的嘛,这不是基本的常识性的逻辑吗?就这,蠢人就捋不过来了?
源尚草 回复 09-20 22:20
你真的很肤浅,中国几千年文化,就注定了他的食物链之庞大,知道什么能吃,怎么做好吃
用户10xxx07
原来我们也是这样的,头蹄下水是最便宜的,和毛猪价格一样,只是后来推崇吃这些东西,所以贵了,甚至比猪肉还贵,象鸭头鹅头鱼头以前都是扔掉了,你再看看现在都比肉贵了,原来的小一点的鱼泥鳅都喂鸡鸭了。
用户10xxx93
坐井之蛙,德国烤猪蹄他们咋不觉得麻烦。
用户10xxx59
在这里,猪的全身都是宝,
用户10xxx59
猪蹄子踩猪屎的[捂脸哭]
用户54xxx42
不是说美国的猪肉骚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