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广西6岁男孩父亲意外去世,母亲抛弃他带着弟弟离开,为了生存,他挖野菜

秋水伊人行者 2025-09-20 00:38:14

2006年,广西6岁男孩父亲意外去世,母亲抛弃他带着弟弟离开,为了生存,他挖野菜、采野果,谁料,在14岁那年,他却收到了500万巨款,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拿出150万帮村里修路,无数人纷纷落泪!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吃野菜"获捐超500万的杨六斤,被指捐出150万修公路) 2006年,广西一个偏远山村的孩子杨六斤刚满六岁,他的父亲因突发疾病去世,整个家庭顿时失去了支撑。 不久之后,母亲带着年幼的弟弟改嫁到外地,再也没有回来。 杨六斤只能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住在简陋的老屋里。 爷爷奶奶尽力照顾他,但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更不幸的是,没过几个月,爷爷因为生病去世,奶奶承受不住打击,加上本身多病,也很快离开了人世。 就这样,六岁多的杨六斤一下子成了无人照看的孩子。 他的堂哥杨取林虽然自己家里也不宽裕,但还是主动承担起了照顾杨六斤的责任。 因为要外出打工,杨取林不能常年在家,只能每年托人带给杨六斤五百块钱,勉强维持他的基本生活。 独自生活的杨六斤不得不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每天天刚亮,他就起床干活。 家里没有钟,他只能看太阳估计时间。 洗漱没有热水,更没有毛巾和牙刷,他就用冷水抹一把脸,衣服袖子擦一擦就算洗好了。 做饭的米常常不够,他每次只舀一小勺米,小心翼翼地煮成粥,偶尔加一点邻居给的腌辣椒,就是一餐饭。 白天的时候,杨六斤会去邻居家帮忙干活,喂猪、放牛、打扫院子,什么活都干。 邻居们心善,有时候会给他一点饭菜或旧衣服,但杨六斤不愿意白受别人的帮助,总是多干点活作为回报。 中午他经常在外面吃饭,用树枝当筷子,吃的是早上带出来的冷饭和腌菜。 放学或干完活后,他还会去田边山坡摘一些野菜,比如剪刀菜、折耳根,回来洗干净当晚饭。 尽管生活艰难,杨六斤从没放弃读书。 在政府和学校的帮助下,他进入了本地小学,还能在学校吃上一顿免费午餐。 这让他非常珍惜,每天早早到校,主动打扫卫生,认真学习。 2014年,杨六斤的命运迎来了转机。 当地电视台一档公益节目报道了他的故事,节目组还帮他找到了改嫁多年的母亲。 母子见面时两人都哭了,但因为母亲生活也很困难,杨六斤并没有跟她一起生活。 节目播出之后,很多观众被这个坚强的孩子打动,纷纷捐款帮助他。 不到两年的时间,杨六斤收到的善款竟然超过了五百万元。 堂哥杨取林知道后,主动站出来担任杨六斤的监护人,把他接到自己身边,让他重新回到学校读书。 同时,杨取林也对外说明,这些捐款会主要用于杨六斤的教育和生活,还要拿出一部分帮助村里其他困难孩子,比如修路、改善学校条件等等。 不过,也有人怀疑杨取林的动机,觉得他是因为看到捐款才来照顾杨六斤的。 后来有记者再次到当地采访,才发现杨六斤独自生活的时间并没有节目里说的那么长,实际只有二十几天,而且邻居们也经常帮忙。 节目里说的野菜,其实是当地常吃的普通菜,并不是什么“野草”。 尽管有了这么多关注和帮助,杨六斤后来还是选择了低调生活。 他甚至改了名字,不愿意再被媒体打扰。 慢慢地,他淡出了公众的视野,像普通孩子一样读书、生活。 杨六斤的故事也让人注意到“事实孤儿”这个群体。 像他这样的孩子,父母不在或者没有能力抚养,只能靠自己勉强生存。 虽然国家有相关政策扶持,但在偏远地区,很多孩子还是没能得到及时帮助。 要不是媒体报道,杨六斤可能至今还在艰难生活。 他的经历既让人心酸,也让人反思。 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孩子,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实实在在的帮助。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178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0

用户10xxx20

2
2025-09-20 02:48

单单在下就捐了一百万[墨镜]

秋水伊人行者

秋水伊人行者

秋水伊人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