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友是八路军有名的侦察英雄,在侦察敌情时,他还多次破坏了日伪军的行动,给敌人造成了巨大损失。日军对他恨之入骨,由于孟庆友脸上有很多麻子,敌人就叫他“孟麻子”。 这位被称为“孟麻子”的好汉可不是一般人。1916年他出生在山东莒县一个贫苦农家,1938年加入崮西抗日游击队,从此开启了他的传奇生涯。 别看他一脸麻子、身材高大,这些特征本不适合做侦察工作,但他硬是凭着自己的胆识和智慧,成了让日伪军闻风丧胆的“捕敌神枪手”。 孟庆友经常带领侦察队员乔装打扮,出入日伪占领区。抓“舌头”、捉汉奸、收集情报是他的拿手好戏。伪日照县保安大队副大队长朱信斋曾经悬赏1200块大洋要他的脑袋,可就是没人能领到这笔赏金,要么是抓不住他,要么是不敢去抓。 老孟的侦察本领那可真叫一绝。他有时扮作农民,有时扮作商人,有时甚至扮作伪军头目。有一次他竟然单枪匹马混进日伪据点召集的“强化治安”秘密会议,把敌方布防摸得一清二楚;还有一次夜里闯进赌场,两个人就俘虏了十几名伪军。 听说有一次首长交给孟庆友一个任务:五天之内抓个汉奸回来。老孟却自信地说:“三天就够了”。果然到第三天,他和队友扮成老百姓,一下子俘虏了敌人一个班。这种胆识和效率,谁不服气? 孟庆友打鬼子的点子特别多。1942年,为了拔掉汉奸在钟楼街设立的“艳香楼”联络站,他故意穿着破旧衣服去投宿。当店主“张老鸨”得知他就是孟庆友时,态度立马180度大转弯。 老孟将计就计,把手枪放在明处,假装睡觉,实则引蛇出洞。等“张老鸨”的丈夫去报信后,他算准时间到火神庙设伏,用手雷和手枪一举消灭了十多个伪军。 更绝的是,孟庆友居然敢到伪军据点“现场办公”。有一回他直接走进赵家庄敌人据点,汉奸小队长吓得结结巴巴地说:“孟、孟队长,有什么事儿需要了解,兄弟准够朋友……” 老孟毫不客气:“限你半个钟头之内,把夏庄来了几个鬼子的情况向我报告。晚一点,我老孟的枪子儿可不认识朋友!”果然不到半小时,情报就送到了他手上。 伪军为什么这么怕他?说白了就是打出来的!老孟收拾了多少不识相的汉奸,这才打出了威风。有时候汉奸们既怕孟庆友,又担心鬼子知道他们“通匪”,每次老孟来据点,都赶紧把事情办好,早早打发他走。 孟庆友能屡建奇功,靠的是两大法宝:一是警惕性极高,二是群众关系密切。他在外执行任务时很少在屋里睡觉,不是睡在过道门板上,就是躺在房檐下的长凳上,稍有动静就能醒来。 有一次侦察员董振邦和他一起执行任务,半夜有伪军便衣来掐他脖子,老孟瞬间翻身用手枪顶住对方肚子,还喊着:“老董出来捆人,我在这睡觉,他捣乱!” 至于群众关系,在孟庆友活动的区域内,不论是区乡工作人员、民兵还是各村百姓,没有一个他不熟悉的。 他一有空就帮老乡干活,老百姓也特别喜欢他,一有情况马上报告,遇到危险也不顾一切地帮助他隐藏。正因为如此,孟庆友不但情报来得快,再紧急的情况也能化险为夷。 1944年8月,孟庆友出席山东军区召开的英模代表大会,荣获“战斗英雄”和“捕敌神枪手”称号。这份荣誉来之不易,是对他抗日功绩的最好肯定。 令人感慨的是,历史上另一位著名的“麻子”却走了截然不同的道路。1943年,曾任第三军团军团长的庞炳勋在太行山被日军围困时,经不住已经投日的孙殿英(外号孙麻子)的诱惑和威逼,最终沦为汉奸。 同样被称为“麻子”,一个誓死抗日成为民族英雄,一个变节投敌成为千古罪人,真是天壤之别。 孟庆友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为军队建设贡献力量,先后任四十七军二科副科长、第四高級步校一大队区队长、149师中校团长等职。 1960年转业到化工部工作,1969年9月在北京病逝。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雄事迹和抗战精神永远值得铭记。 说到“麻子”,还有一段趣闻:1940年军统特工麻克敌和邱国丰在北平成功刺杀日本天皇特使后,撤退时邱国丰喊了一句“麻子快跑”,被日本人听到。 结果日军竟在全城搜捕脸上有麻子的人,还强迫居民办理“麻子证”,记录脸上麻子的多少、深浅和大小。这段往事如今听起来可笑,却见证了那段历史的荒诞与残酷。 孟庆友这样的英雄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在于外表是否英俊,而在于是否有一颗勇敢、忠诚的心。他脸上的麻子非但不是缺陷,反而成了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独特标志。 在国家危难之际,正是无数像孟庆友这样的普通人,用勇气和智慧书写了抗日战争的可歌可泣的篇章。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国内权威媒体报道信源: 闪电新闻:《寻馆记·文物里的红色记忆|一枚勋章背后的“捕敌神枪手”》
1951年,大汉奸刘雨田被枪毙时仍在喊:我这辈子为皇军效力,值了!刑场上的喊声刺
【5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