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华使领馆9月17日写道,美国能源部部长赖特说,中国对全球安全构成的威胁与日

百日依山尽 2025-09-18 16:27:20

美国驻华使领馆9月17日写道,美国能源部部长赖特说,中国对全球安全构成的威胁与日俱增。美国及我们的盟友的目标必然是减少我们对进口自中国的产品的依赖,特别是在和能源系统这样对经济和国家安全而言至关重要的方面。 美国国内能源产业近年来一直在推动 “本土能源自给” 与 “供应链多元化”,试图降低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进口依赖。此前,美国已出台多项措施鼓励本土新能源产业发展,包括对太阳能、风能等领域的补贴,同时也在加强与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的能源合作,为替代中国能源产品进口铺路。 在具体能源产品领域,中美之间存在不少贸易交集。中国在光伏组件、锂电池原材料加工等领域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美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长期依赖从中国进口相关产品。 以光伏为例,美国市场近半数的光伏组件来自中国,若要减少这一依赖,美国需要快速培育本土产能或寻找其他进口来源。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本土光伏产业的产能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中国产品,这也让 “减少依赖” 的目标面临现实挑战。 美国盟友的态度同样值得关注。赖特提到 “美国及我们的盟友”,意味着美国希望推动盟友共同采取行动。部分欧洲国家已开始响应,比如欧盟近期出台的《关键原材料法案》,试图通过加强内部合作与第三国合作,减少对中国关键矿产的依赖。 但并非所有盟友都与美国态度一致,一些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在能源产业链上联系紧密,减少对华依赖可能会影响其自身经济利益,因此在行动上更为谨慎,尚未明确出台针对性措施。 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实际表现与赖特 “威胁” 的表述形成对比。中国长期以来是全球能源安全的维护者,通过稳定的能源产品出口为多国能源转型提供支持,同时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了产品成本,让更多国家能够负担起清洁能源转型,这一贡献得到国际社会多数认可。美国所谓 “威胁” 的说法,缺乏客观事实支撑,更多是基于自身战略考量的主观判断。 减少对华能源产品依赖的政策,可能会对美国国内经济与能源转型进程产生影响。短期内,寻找替代进口来源或建设本土产能会增加美国企业的成本,这些成本可能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能源产品价格上涨。 同时,美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也可能因供应链调整而放缓,影响其实现 “碳中和” 的目标进度。有美国国内能源企业表示,完全切断与中国的能源产业链合作不现实,更可行的方式是在合作中寻求平衡,而非简单的 “脱钩”。 国际能源市场也可能因美国的政策调整出现波动。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能源产品出口国,若美国及部分盟友减少进口,可能会导致全球能源产品供应链重构,影响相关产品的全球定价与流通。 目前,中美在能源领域的互动仍处于观察期。美国虽明确表达减少依赖的目标,但具体实施措施与时间表尚未完全公布,后续如何平衡 “安全” 与 “利益”,将是美国政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而中国则继续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通过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技术交流,为全球能源安全与转型贡献力量。

0 阅读:47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