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的远见:早于时代看见中国抗战的伟大重量 当“西方中心论”一度让部分学者轻视中国战场的价值时,罗斯福对中国抗战的赞扬,早已超越了时代局限,成为洞见历史真相的清醒之声。中国14年抗战,从1931年起便独自开辟世界首个反法西斯战场,在日军装备碾压、物资极度匮乏的绝境里,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筑起防线——正面战场的浴血坚守与敌后战场的灵活游击相互配合,将百万日军牢牢牵制在亚洲大陆,不仅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更为盟军后续反攻赢得了关键时间。 这份坚韧,罗斯福看在眼里,更懂其战略意义。他盛赞中国“在不利情况下坚决抗击敌人的顽强精神”,不仅是对中国军民的肯定,更是对历史大势的精准判断:若没有中国战场的持久抵抗,日军或许能腾出兵力席卷东南亚、甚至与德意法西斯会师,世界反法西斯战局将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反观部分西方学者曾有的偏见,更显罗斯福的远见难能可贵。中国抗战的贡献,从不是后来历史学家“重新发现”的补充注脚,而是自始至终支撑反法西斯战争全局的关键支柱。罗斯福的评价,早已超越了地域与阵营的局限,用尊重与远见,为中国军民的牺牲与坚守,写下了早于时代的公正注脚。
1951年,大汉奸刘雨田被枪毙时仍在喊:我这辈子为皇军效力,值了!刑场上的喊声刺
【4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