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香山论坛,阎学通和以色列代表发生了激烈争吵! 你们的军队应该瞄准恐怖分子,而不是孩子和妇女,当你们朝孩子和妇女开枪时,就丧失了采取行动的正当理由”。 “比如有人抢银行,他们以银行职员和顾客为人质,你是警察,不杀掉顾客和职员很难抓到劫匪,你们怎么做,先杀掉职员和顾客吗”? “我们已经尽力了,尽可能不去伤害平民”,以色列代表反驳时,表情和语气明显不足,自知理亏。“但你们已经杀害了7万名平民,他们不是恐怖分子”!“这不是事实”,以色列代表还在狡辩。 香山论坛会议的休息时间,本是参会者稍作调整的片刻,却因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变得火药味十足。清华大学教授阎学通与以色列代表围绕巴以冲突的核心争议展开激烈对话,每一句交锋都直击问题要害,让在场者无不屏息关注。 冲突的焦点从平民保护问题骤然展开。阎学通开门见山,直指以色列军事行动中的关键争议——对平民的伤害。他提出的质疑掷地有声:军队行动的目标本应是恐怖分子,为何战火会频频波及手无寸铁的妇女和儿童? 要知道,当枪口对准无辜平民的那一刻,任何所谓的“正当行动理由”都已站不住脚,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底线,难道还需要反复强调? 为了让道理更易理解,阎学通举了一个贴近生活的例子。倘若有劫匪闯入银行,将职员与顾客当作人质要挟,身为维护秩序的警察,会为了抓捕劫匪而先对人质痛下杀手吗?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答案是否定的,保护无辜者的安全永远是首要原则。这个例子一抛出,便让以色列代表的辩解显得格外苍白。 面对质问,以色列代表试图为己方行动辩护,声称“已经尽力避免伤害平民”,但他说话时的神情闪烁,语气也缺乏应有的坚定,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底气不足,或许连他自己都难以相信这番说辞。 阎学通显然不接受这样的辩解,他直接抛出关键数据:据各方信息统计,已有7万名平民在冲突中丧生,这些人里绝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孩子,难道能将他们与恐怖分子混为一谈? 这个数字沉甸甸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这样的代价谁能承担?可以色列代表依旧不愿承认,只是一口咬定“这不是事实”,试图用简单的否认掩盖问题本质。 但事实从来不是某一方单方面说了算的,阎学通当即反驳:定义事实的权力不在某一个政府手中,国际社会有无数双眼睛在关注巴以局势,各国的观察报告、国际组织的调查数据,都会拼凑出最真实的真相,是非曲直终会有公正的评判,难道仅凭一句“不是事实”就能抹去已经发生的悲剧? 辩论至此,以色列代表试图转移话题,向阎学通发问:“那你认为恐怖组织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看似尖锐,却恰好给了阎学通阐述解决方案的机会。 阎学通给出的答案清晰明确,也符合国际社会长期以来的共识——寻求联合国的帮助,与联合国展开深度合作,坚定落实“两国方案”。只有建立起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让巴以双方都能以主权国家的身份平等对话,才能从根本上搭建合作的基础。 到那时,两国可以携手制定打击恐怖主义的计划,共享情报、协同行动,这样的合作远比单方面的军事打击更有效,也更能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反之,如果一直拒绝与巴勒斯坦合作,仅凭一国之力对抗恐怖主义,只会陷入“越打越乱”的恶性循环,永远无法真正结束这场战争,这样的道理难道还不够明显吗? 以色列代表却不愿接受这样的解决方案,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声称“只有恐怖组织释放所有人质并放下武器,战争才能结束”。这番论调听起来似乎有理,却忽略了冲突的根源问题。 阎学通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样的说法早已屡见不鲜,除了少数以色列人还在认同,国际社会上几乎没有人会相信。毕竟,解决冲突需要双方共同让步,只要求一方妥协,根本无法实现真正的和平。 这场辩论从休息间隙开始,直到会议即将重启才暂时告一段落。阎学通始终立场坚定、逻辑清晰,每一句话都基于事实与正义;以色列代表则不断辩解、试图转移焦点,却始终无法回应核心问题。 虽然两人最终没能达成共识,但这场交锋让更多人看到了巴以冲突的关键症结——平民保护与和平方案的落实。巴以冲突已经持续多年,无数家庭因此破碎,无数生命在战火中消逝。 想要真正结束这场灾难,需要的不是单方面的指责与对抗,而是双方都能拿出诚意,在联合国的框架下落实“两国方案”,保护平民安全,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毕竟,和平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要双方都愿意迈出第一步,就能为地区稳定与人类福祉带来希望。
北京香山论坛,以色列军方代表被清华学者辩得无言以对。以色列代表说:哈马斯如今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