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一场广播节目上郝龙斌提出“不舔共、不跪美、不媚日”的三不原则。说实话,就凭郝龙斌这“三不”言论,就说明他是一个没有理想、不作为、没有胆识的人。如果他能当选上国民党主席的话,肯定还是“老调重弹”。 说实话,国民党的执政理念,其实早就偏离了中山先生的初衷。中山先生是希望祖国大好山河,能够统一的。而国民党却违背了中山先生这一意愿。 当郝龙斌抛出“不舔共、不跪美、不媚日”的三不原则时,本想用这番看似强硬的表态为自己在国民党主席选举中加分,却意外暴露了部分岛内政治人物在历史与现实夹缝中的认知偏差。 回溯历史,国民党与大陆的渊源远非简单的政治对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国立广东大学发表演讲时,曾挥毫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题词。 他毕生追求的“天下为公”,核心正是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国共两党曾携手书写过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即便在1949年后,两岸虽因内战处于分治状态,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汪辜会谈的突破,都证明统一始终是两岸民心所向。 郝龙斌的“三不原则”之所以引发争议,恰恰在于其刻意模糊了历史经纬。以“不舔共”为例,这种表述将两岸正常交流污名化,却选择性忽视了大陆始终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的事实。 2022年两岸贸易额突破3200亿美元,台商在大陆投资存量超过7000亿美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千千万万台湾同胞用脚投票的选择。 当民进党当局大搞“脱钩断链”时,正是大陆持续释放善意,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这种包容胸襟与大国担当,岂是“舔”字所能概括? 再看“不跪美”的论调,更显荒诞。美国近年来对台军售总额已突破400亿美元,仅2023年就三次批准对台军售计划。这些沾满铜臭的交易,将台湾推向“棋子”甚至“炮灰”的危险境地。 反观大陆,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从ECFA早收清单到“31条”“26条”惠台措施,从抗击疫情时的物资援助到地震灾后的紧急驰援,处处体现着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高下立判。 至于“不媚日”的提法,在历史问题上更显苍白。从“慰安妇”议题到钓鱼岛主权,从教科书篡改到核污染水排海,日本右翼势力始终在伤害中华民族感情。 而大陆在这些问题上的严正立场,恰恰是对历史正义的坚守。相比之下,某些岛内政客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暧昧态度,在教科书改革中的消极应对,才是真正的“媚日”表现。 如今两岸关系早已不是某个政党或个人能左右。这种认知鸿沟,才是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真正障碍。 当郝龙斌们还在纠结于“三不原则”时,大陆早已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这种战略定力与历史主动,或许正是解答两岸关系谜题的关键。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您认为岛内政治人物该如何调整认知,才能真正顺应历史潮流?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
郝龙斌不参加辩论之后,张亚中出来表态了!9月18日,张亚中表示,郝龙斌与其他两位
【3评论】【3点赞】
chuweng88888888
国民党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只会延误中国统一的进程。民进党倒是可以促使我们下定立即解放台湾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