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后,不会再待见李显龙了!很多人还以为,这只是一次“正常”的外交活动。错了!真相是,当一个流着华夏祖先血液的人,选择在中国人民纪念国殇的时刻,去接受“仇人”的勋章时,他就已经不再是“朋友”了! 国殇两个字,刻着多少中国人的血泪?是南京城头未散的硝烟,是三十万同胞冰冷的尸骨,是每个清明祭祖时,老人口中“不能忘”的叹息。这种刻在民族骨血里的痛,从来不是“外交礼仪”能轻飘飘盖过的——尤其是当这份“勋章”,来自那个至今不愿正视历史、甚至试图美化侵略的势力,这份接受,就成了扎在中国人心上的刺。 有人会说,他是新加坡总理,要为国家利益考虑。可国家利益难道要踩着历史的底线换?新加坡华人占比七成,李显龙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我们的根在华夏”,甚至用中文背诵古诗来拉近感情。可偏偏在最该守住立场的时刻,他忘了:华人的“根”里,从来不只有血脉,更有对历史的敬畏、对苦难的共情。你可以做外交平衡,但不能拿民族的伤痛当筹码。 更让人寒心的是那份“理所当然”。仿佛只要顶着华人面孔,只要说过几句亲近的话,中国就该无条件包容一切。可别忘了,中国对新加坡的善意,从来不是因为“同宗同源”就无底线退让——是因为两国曾在经贸、科技上相互成就,是因为新加坡曾在区域合作中扮演建设性角色。但这份善意,绝不是让别人在我们纪念国殇时,去给伤害过我们的人“站台”的理由。 外交场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热络,也没有毫无底线的原谅。李显龙或许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外交行程,却忘了中国人最看重的“时与势”——在纪念先烈、缅怀苦难的日子里,任何触碰历史红线的行为,都注定会被钉在情感的“对立面”。就像邻居家办丧事,你却跑去给曾经欺负过他们家的人送锦旗,这不是“不懂事”,是根本没把别人的痛放在眼里。 有人说这是“上纲上线”,可历史的底线从来不能模糊。当年新加坡独立时,中国曾给予过默默支持;这些年,中国游客带着真金白银去新加坡旅游,华人企业家把生意做到那里,图的不就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信任?可这份信任,经不住这样的消耗——当一个人连祖先的苦难都能漠视,连朋友的痛处都能无视,再近的“亲缘”,也会慢慢凉透。 中国从来不是小气的国家,对朋友向来真诚,对历史却从不让步。李显龙的选择,本质上是把“华人身份”当成了外交工具,却忘了这份身份背后沉甸甸的情感重量。往后,中国依然会和新加坡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但那份基于“同根同源”的特殊亲近,恐怕再也回不来了——毕竟,谁会把一个在自己伤口上撒盐的人,再当成“朋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新加坡总理
李显龙和新加坡正在赌国运。新加坡本质上更加亲美,虽然所谓华人出身的人口比例较
【5评论】【2点赞】
用户10xxx25
这个李家伙真踏马跪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