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集体倒戈!”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余国集体宣布,将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一场席卷全球的“承认潮”正在上演。 这波西方国家集体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操作,看似是突然掀起的 “外交旋风”,实则是国际政治棋盘上各方力量长期角力的结果。目前联合国 193 个会员国里,已经有 147 个承认了巴勒斯坦国,超过了三分之二的门槛,而法国、英国这些长期跟着美国走的西方国家突然加入,背后的算盘打得可不轻。 先看国内民意这块,这可不是政治家拍脑袋决定的。法国最近的民调显示,超过 60% 的民众支持承认巴勒斯坦国,这种级别的民意压力,哪个政党敢硬扛?要知道法国议会早就搞过相关投票,虽然当时只是象征性的,但已经把民众的诉求摆到了台面上。政治家们心里清楚,选票在民众手里,尤其是在欧洲多国面临大选的节骨眼上,忽视占多数的民意等于自断前程。 英国、加拿大的情况也差不多,国内的阿拉伯裔选民越来越多,加上左翼政党一直在推动承认巴勒斯坦,街头抗议活动此起彼伏,政府再不表态,恐怕就要面对更大的社会动荡。这些民意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巴以冲突打了这么多年,电视上、社交媒体上满是相关报道,普通老百姓看得多了,自然会形成自己的判断,当同情巴勒斯坦的声音成为主流,政府的政策转向只是时间问题。 再说说跟美国掰扯不动这回事。过去西方国家跟着美国不承认巴勒斯坦,多少有点 “看大哥脸色” 的意思,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就拿能源来说,俄乌冲突前欧盟 43.5% 的天然气都从俄罗斯进口,现在这条路走不通了,只能转头找中东的沙特、卡塔尔这些国家。 2023 年之后,沙特对欧洲的石油出口量翻了一倍还多,欧洲人烧的暖气、开的汽车,越来越依赖中东的能源。这种时候要是还硬顶着不承认巴勒斯坦,得罪了中东金主,冬天冻着的可是自己家老百姓。 澳大利亚也在中东市场下了血本,贸易部长早就放话要在中东开拓新市场,他们的矿产、农产品要想卖出去,总不能一直跟阿拉伯国家对着干。加拿大的小麦、油菜籽出口也指着中东市场,真把关系搞僵了,农民的选票可就没了。 美国自己呢?这些年在中东的影响力越来越弱,连沙特都敢跟美国讨价还价了,哪还有精力管盟友认不承认巴勒斯坦,西方国家心里早就看清了这点,与其跟着老大当冤大头,不如自己先找好退路。 最关键的还是中东这块棋盘的玩法变了。去年沙特和伊朗在北京握手言和,这事儿可太重要了,一下子让中东国家明白过来,原来不跟着美国也能把问题解决了。 中国在中间斡旋成功,让西方国家突然发现,自己在中东的话语权正在被稀释。以前中东是美国说了算,西方国家跟着分点好处,现在沙特、伊朗这些国家自己抱团了,还拉上中国搞合作,西方要是还抱着老一套不放,迟早被边缘化。 以色列最近的操作也实在不省心,在约旦河西岸搞定居点扩建,连联合国秘书长都站出来说这违反国际法,英国、德国这些国家嘴上谴责,身体却很诚实 —— 总不能一边说要维护国际法,一边又不承认巴勒斯坦国吧?这面子上挂不住。 而且 “两国方案” 本身对西方也有好处,以 1967 年边界为基础建立巴勒斯坦国,能让中东局势稳定下来,能源通道安全了,贸易才能做下去,不然天天打仗,欧洲的天然气供应、澳大利亚的矿产出口都得受影响。 说穿了,这波 “承认潮” 就是西方国家的实用主义选择。国内民意压着,不承认不行;美国那边又管不住,不如顺水推舟;中东格局变了,不跟着调整策略就要吃亏。 法国企业想在中东拿工程项目,英国金融机构想做石油贸易结算,加拿大农民想把粮食卖出去,都需要一个稳定的中东环境,而承认巴勒斯坦国,正是打开这个局面的钥匙。 毕竟在国际政治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承认巴勒斯坦能带来的好处超过了得罪美国的风险,这些西方国家自然会做出最划算的选择。
一个长期生活在中国的法国女孩说,偶尔有中国人问我,你怕不怕以后法国没有白人了?她
【251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