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呀?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大24岁的妻子布丽吉特,被网友问得最多的居然是“晚上和谐不和谐” 这年头,政客的民调刚跌一点,全世界都能吵翻天。 但法国总统马克龙就算没掉民调,还是天天被问一个让人尴尬到怀疑人生的问题,你和你老婆晚上和谐吗? 你没听错,这不是段子,是社交平台上最常见的提问。 而对象,正是这对让全球媒体都忍不住张大嘴的“非典型夫妻”,比他大24岁的妻子布丽吉特,一个是总统,一个是前老师,一个是政治明星,一个是舆论焦点。 这对组合,从来都不是“低调”两个字能形容的。 1993年,法国北部的亚眠小镇,一堂普通的中学戏剧课,成了法国政坛最“八卦”的起点。 15岁的马克龙爱上了自己39岁的老师布丽吉特,这不是小说,这是真实发生的事,那时候的他们,一个是学生,一个是老师,一个未成年,一个已婚有子。 这段关系一开始就踩在了伦理的边缘线上,马克龙的父母得知后,震惊、愤怒,甚至把他送到巴黎读书,试图切断联系。 但没想到,这一分开,不是结束,而是书信往来、感情升温的开始。 法国媒体《费加罗报》当年也曾详细报道过这段“师生情”,并指出,外界对这段关系最大的争议点,从来不是“年龄”,而是“身份”。 一个老师和未成年学生谈恋爱,在任何国家都不是轻松的话题,哪怕他们最终在2007年结婚,依旧挡不住舆论从四面八方涌来。 随着马克龙2017年当选总统,这段感情从“轰动小镇”变成了“震惊国际”,但奇怪的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却并不是马克龙的政策,也不是布丽吉特的第一夫人角色,而是他们的“床上生活”。 “他们真的有性生活吗?”“晚上怎么过的?”“是不是只是政治婚姻?”各类社交平台上,类似的问题层出不穷,有些甚至毫无底线。 更离谱的是,关于布丽吉特的谣言也接连不断,有人说她是跨性别者,有人说她的存在只是掩盖马克龙“同性恋身份”的幌子。 面对这些攻击,马克龙本人也多次回应,称这类谣言是“厌女症和恐同症的混合体”,并指出,如果是一个年长男性和年轻女性的组合,根本不会引起这么多非议。 他说得没错,公众似乎对年龄差“倒过来”的夫妻组合更宽容,而对这类“逆龄婚姻”却总是充满质疑和窥探。 2024年,布丽吉特更是亲自出手,起诉并赢得了一起针对她的跨性别谣言案。 据《世界报》报道,法院判决诽谤者赔偿并公开道歉,这不仅是一次法律胜利,更是对网络暴力的一次公开反击。 虽然争议不断,但时间终究是最有力的“公关”,马克龙当选总统之后,这段关系逐渐从“八卦头条”变成了“政治分析”。 媒体开始不再只关注他们的过去,而是盯紧他们的互动方式。 从牵手角度到眼神交流,从布丽吉特的公开发言到两人共同出席活动的站位,每一个细节都被解读成“权力关系的象征”。 比如2025年年初,马克龙在越南访问期间,一段“推脸”视频迅速走红网络。 视频中布丽吉特似乎轻推了马克龙的脸,被一些国际媒体解读为“女性话语权的象征”,也有人说是“夫妻情趣”,更有网友调侃:“总统也会被老婆训。” 虽然总统办公室回应称这只是玩笑,但这段视频意外地再次把两人的关系推上了热搜。 不过在法国国内,舆论远没那么激烈,法国人对这段婚姻的接受程度远高于国际社会。 大多数人更关注布丽吉特作为第一夫人的社会角色,比如她在教育改革、反校园欺凌等领域的投入。 《巴黎人报》曾评论称,布丽吉特的公众形象已经从“总统夫人”转变为“总统搭档”,是法国政治中少有的“稳定亲密关系范本”。 全球网友对马克龙夫妇的痴迷,其实背后藏着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我们到底在关注什么?是爱情?是权力?还是我们对“非主流组合”的不适应? 一段持续近三十年的感情,跨越了年龄、身份、社会偏见,但依旧逃不过“你们晚上还行吗”这样的提问。 这不是好奇心,而是一种文化现象,当一段感情超出我们对“标准模板”的理解时,质疑、揣测、甚至恶意攻击就会接踵而至。 就像《华尔街日报》曾指出的那样,马克龙的婚姻是其“非传统形象”中最引人好奇的部分,但这种“好奇”,更多时候是一种包裹着偏见的窥视。 布丽吉特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被质疑的年长女性配偶,但她和马克龙用近三十年的坚持,回应了所有的质问。 而那些最常被问到的问题,看似是对“和谐与否”的关心,本质上是对社会规训之外爱情形态的不适。 我们并不真的想知道他们晚上怎样,我们是想知道,这样的组合到底有没有可能“正常存在”。 在全球政治舞台上,马克龙夫妇的故事成了一种另类叙事。 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夫妻”,但却活成了一个社会镜像,让我们看见偏见,也看见坚持,看见质疑,也看见回应。
谁能想到呀?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大24岁的妻子布丽吉特,被网友问得最多的居然是“晚上
老阿七说史
2025-09-17 10:41:44
0
阅读:1